陳圓圓與吳三桂畫像(資料圖片)
陳圓圓墓
核心提示:陳圓圓隱居貴州說。1983年,國家文物局編寫《中國歷代名人名勝錄》,根據上級通知上的點名提示,時任貴州岑鞏縣宣傳部副部長的黃透松參與了調查,得出了陳圓圓葬于古思州治地岑鞏縣水尾鎮的馬家寨。如今,那里的獅子山上有一座古墓,立有一塊隱諱的石碑,當地人說那便是陳圓圓的安息之地。
公子無緣
陳圓圓,原名邢畹芬,是常州奔牛鎮上的一個小家碧玉,父母早亡,從小與祖母相依為命。祖母疼愛孫女,曾送她到鎮上的私塾讀書,私塾先生為她改名為沅。邢沅十四歲那年,祖母臥病不起,家中沒有了收入,為了給祖母治病,邢沅左借右貸,終至負債累累。這時,鎮上的一個常年在外經商的小販回來了,揚言要介紹邢沅到蘇州做事,邢沅半信半疑,果然到了蘇州邢沅才知道,那小販是將她賣到教坊中做歌伎,賣身的錢一半給了她安置祖母,一半讓那個小販收進了腰包。
在教坊,邢沅學習了歌舞琴畫。由于她天賦穎慧,很快就在教坊中嶄露頭角,當時人稱她“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鴇母為她改名陳圓圓,高張艷幟,招攬貴客,不久就成了紅極一時的名妓,傾倒了無數王孫公子。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與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并稱“明末四公子”。他出生在江蘇如皋城一個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隨祖父在任所讀書,十四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做初唐的王勃,期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
據冒辟疆詞友陳維崧《婦人集》記載,崇禎十四年(1641)春,冒氏途經蘇州,經同鄉許直推薦,慕名去閶門外的橫塘寓所尋訪梨園名伶陳圓圓,后來,冒襄描述這次初見面的情景說:
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繭,絲棉袍),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鸞之在煙霧。是日演弋腔《紅梅》,以燕俗之劇,咿呀啁哳之調,乃出之陳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珠在盤,令人欲仙欲死。
兩人一見鐘情。當年秋天,冒氏偕母馬恭人赴蘇,與圓圓訂下“嫁娶之約”,訂于來年擇日迎娶。第二年二月,冒辟疆處理完家務奔赴蘇州,但遺憾的是,公子無緣:十天前,陳圓圓已被崇禎皇帝寵妃的父親田弘遇強行“買”走了,從此開始了她渺渺茫茫、起伏跌宕、卻牽動著整個國家政局的一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