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床上的環衛工人徐應基
元月2日凌晨,環衛工人徐應基和以往一樣,早早起了床,和往常不同的是,這天不僅是清掃道路衛生,還要除冰保暢。
一夜雨雪交加的黎平縣城,厚厚的冰塊緊緊的包裹著大街小巷。8時許,當他清掃除冰快要到車站門口時,由于地面濕滑,加之用力鏟冰,不慎摔倒,后腦重重地摔在堅硬的冰地上……
在醫院,頭上裹著厚厚紗布的徐應基從昏迷中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守護在身邊女兒:“我的垃圾斗和掃把在哪里?我的除冰清掃還沒有完,……你和你媽媽要幫我去把冰雪打掃干凈” ,第一個手勢還向人們比劃著他掃地時的勞動場景。這一個輕輕的舉動,第一席話語競是樸實得讓所有在場看望他的人感動得流淚。
守護在身邊的妻子,噙著滿眼淚水:“你先養好傷,我會幫你掃好的……”
風雨中孜孜不倦的身影
徐應基是黎平縣德鳳鎮堅強村的農民,全家有12口人。有3個兒子,二兒子因病去世并丟下媳婦和女兒與老倆口一起生活。大兒子和小兒子各自為生活奔波,他同老伴和大兒媳從事環衛工作。
2006年4月,他參加環衛工作。這時一些親戚朋友勸他,環衛工作又臟又累,工資又不高,不如打零工劃得來,辭掉算了。但他卻說:“我是土生土長的的農民,做體力習慣了,在家也是閑不住,環衛工作更適合自己。有份事做,既能夠為家里增加一點收入,同時對鍛煉身體有好處。”
徐應基當上環衛工人后,他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從上班的第一天起,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炎炎烈日,每天總是按時到崗,最后一個離開,冬去春來,早出晚歸,風雨無阻。
他的弟弟徐忠基說:“平時,親朋好友家里遇到紅白喜事辦酒席,他送了禮卻很少有時間參加吃飯,雖然只是短短的吃飯時間,就連我這個做弟弟的辦酒時,他都怕耽誤了他的清潔活。”
山川秀美的黎平不僅是重要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的旅游城市,而且是黔、湘、桂三省(區)各族群眾在這里友好握手的窗口。這里不僅保持著古樸的民族風情,同時也沐浴著徐應基一樣樸實人的性格。
徐應基負責的是黎平縣新汽車站至縣建設銀行地段,這里是十字路口區,每天早、中、晚發車時間,出出進進車站的人流量最大。很多出進車站的旅客有時不自覺的將果皮、車票、煙頭、紙屑等雜物亂扔,這給長期保潔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在徐應基心里,他不怕環衛工作的苦和累,就是怕領導交給他的工作干不好。車站是人員流動性最大的地方,每天出進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這里的衛生情況,直接反映了人們對黎平的對外形象和向外展示黎平城市的和諧幸福指數的窗口。
每天凌晨3、4點鐘,他就打著手電,按時來到這里開始上崗,渴了喝一口隨身帶著的“礦泉水”,餓了就蹲在路邊啃一口隨身帶來的“涼飯”。幾乎都是干到下午6點才回家。年近五旬的他,經常累得滿頭大汗、干一天下來,全身肌肉酸疼痛,腰板子象散了架一樣難忍。面對勞累和困難從不泄氣,也沒有給領導提出半點要求。他每天清掃垃圾5400平方米,數年來清運垃圾達700多噸。每當聽到路人贊許黎平衛生環境的時候,徐應基就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和收獲。
多年來,徐應基對工作孜孜不倦,辛勤勞動,換來了成功的喜悅,先后兩次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
黎平縣環衛站站長倪天銀告訴:徐應基從參加工作那的天起,就主動選取這個路段。他對領導說,這段路面清掃工作量大,女同志可能勝任不了,我對這里比較熟悉,這個重活我來扛。
他對清掃路段十分負責,無論大到包裝紙箱、垃圾袋,小到果皮和煙頭,他從來不放過,象當成自家房子衛生一樣來打掃。每天清掃完畢,他總要過細撿拾一遍,才是放心地離開工作區。他的工作量都是在8-10個小時。
倒下那一刻他還想著職責
徐應基還善于助人,在他的責任區上下段,有時別人忙不過來時,他都主動去幫助,遇到雨天路滑,他就主動去幫同事們推拉車子。工人們得知他除雪摔傷的消息時,附近半邊城的同事和一些街道門面的群眾都主動前來探望他。
同他一路段輪班的工友吳應瓊動情地說:“老徐確實是個大好人,是我當班的那天,他總是有些放心不下,因我是女同志,身單力薄,怕我推不動車,又怕車子沒有氣,或是那里會出現故障,遇到困難時,他也經常過來看看,不管是那個同志遇到推車困難,他都要走過來幫拉一把。這幾天,我一個人在掃,他在醫院對他妻子說,“我們的責任區任務重,你去幫她清掃點,天氣太冷,怕我一個人累壞身體,身邊有媳婦照看就得了。”
在采訪中,環衛工人宋配林說:“徐應基做事勤快著哩,一天下來,很少見到他休息一會,他做事總是認認真真,把工作當成自家事一樣看待。”
宋配林說:“因為他的路段是一個繁華路段,如果不早來,街上的人越來越多就不好打掃,他每天都起得很早,我每天早上4點過鐘出門,我到街上時,他基本上就掃起了。他從事環衛工作比我們稍早一些,開始我對工作不太熟悉,他就主動過來教如何掃好。要做就要做好,要把這個工作要做得干凈。每次收工時,他還收他的路段的垃圾,還撿多都做了,還靠這一下。”
1月2日清晨,徐應基摔倒在地上之后,一位出租車司機發現他。出租車司機徐福林說:“他已經暈迷在地上一動不動,掃把還丟在他的身邊,表情非常的痛苦。”萬幸的是,好心的司機恰好是鄰居,立即打電話通知他兒子。
兒子聞訊趕來現場,一把將他背回家。他還責怪兒子,他的車子和掃把都還放在建設銀行路旁。滿以為回家體息片刻,烤烤火,暖暖身子會好,再回去除冰掃雪。可是,沒有到家門口,他覺得自已眼前一黑,兩腿一軟,面色蒼白,就站不起來了。
情急之下,他兒子只好把他背去醫院看醫生。他對兒子說,‘那你要去幫我找人掃街哩’。后來,他的同事才打電話給站里的領導。
醫生周海波說:“如果再慢1小時,后果將不堪設想,5個小時手術,從他腦部清出了近100毫升的淤血。”
手術后,第二天他從昏迷中醒來時,他用微弱的聲音,叮囑家人替他清掃他的責任區。
得知他的情況后,縣委書記閔啟華第一時間趕往醫院看望,并指示醫務人員:“要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搶救”。
徐應基的頭部受傷嚴重,引起顱內出血,在醫生的全力救治下,對其進行了開顱清除淤血,手術成功。
徐應基妻子說:“他從手術過后醒來,第一句話就是想到去打掃衛生,想到他的工作。這幾天,他一直還念念不忘與他伴的撮斗和掃把,他說要對得起政府的關懷啊。”
就在徐應基倒下后,當記者再次踏訪徐應基清掃的街區,只見一個身影默默的拿著鐵鏟正在清除路面的冰塊,那正是他的妻子……(姚吉宏 吳興文 楊秀祥 周志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