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縣方祥鄉雀鳥村有個返鄉農民工叫吳勝杰,是個養殖能手。2月10日,筆者慕名前往吳勝杰的養殖場,他指著豬圈對筆者說:“養殖一直是我的夢想。沒想到,我還真成了養殖大戶。”
為了生計,吳勝杰前些年在廣州務工。在建筑工地當水泥工,在菜場種過菜,在電子廠當流水線工人……他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可是對每樣工作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加上他頭腦靈活,虛心好學,很快他便在一家中日合資公司里被提升為管理人員,工資和各方面待遇也得到了較大提高。然而,吳勝杰并不滿足于現狀,不滿足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活,他只是把外出務工作為人生經驗的積累和個人意志的磨煉,渴望早日回鄉創業,實現人生價值。
2007年,回到老家后,他下定決心要在養殖上闖出一片天地。方祥鄉99%都是苗族,家家戶戶習慣養黑毛豬,但養黑毛豬長得太慢,近一年才能夠出欄,他想如果把白毛豬引進并推廣開來,五六個月就能出欄,市場前景十分可觀的。在對市場作好充分分析后,他就著手租地、建豬欄、添設備、買飼料……2007年8月,他和本鄉水寨村青年楊玉紅共同創辦、投資8萬元的方祥鄉第一家白毛豬養豬場建成了,他們的第一批豬仔被一搶而光。
2008年南方大雪災,給剛起步不久的養殖場造成致命的一擊。停電停水,當時豬場里還存欄大小豬40多頭,一天至少要消耗200斤的飼料,而養殖場所在地離縣城有50公里遠,交通阻斷,沒辦法從縣城拉來飼料。為了減小損失,他把場里60斤以上的肉豬賣出,然后再走鄉竄寨去向鄉親們高價收購紅苕、馬鈴薯等來給豬崽充饑,但是,天寒地凍,當地農民的額外豬料還是有限的,遠遠不夠豬場的需求。這次雪災給他直接造成了近5萬元的損失。
之后,面對災難,合伙人楊玉紅不跟吳勝杰干了,外出打工,只剩下吳勝杰一人,但吳勝杰還是決定把養豬場辦下去。
經過幾年的打拼,目前,整個養豬場占地近3畝,建筑面積1635平方米,各類豬欄舍圈32間,養有母豬20頭,豬崽50頭,肉豬40多頭,場內設施完備,管理科學。經過4年的發展,目前實現年出欄生豬300頭,可實現年收入15萬元。
發展養殖是條致富的好路子。吳勝杰新年最大的夢想是希望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投入更多的資金,引進好的技術,將養殖致富的路拓得更寬。(唐光新 楊勝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