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集體資產不清晰,財務管理較混亂等,是多年來困擾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道難題。然而,丹寨縣南皋鄉大寨村卻獨辟蹊徑,創辦了村干及村民代表共同掌握的一本銀行存折,6人各管一個密碼(六合密碼)掌管村級資產的新模式,贏得了村民的交口稱贊。
村民認為規避了營私舞弊
丹寨縣南皋鄉大寨村,一個以農業為主的三類貧困苗族村,有309戶1609人。該村村集體資金主要來源于一片1000多畝的人工經濟林及土地流轉資金。
“很好,既規避了村干們營私舞弊、中飽私囊,又避免了一些不合理開支,公開又透明!62歲的大寨村村民文興紅說,一本銀行存折,村干及村民代表6個人來掌握密碼,民主決策來用錢,村集體那近40萬元的錢存到信用社里,村民們個個放心。
“這些年來,村集體這些錢還幫助了許多貧困村民繳了農村合作醫療、房屋保險等,大家都沒有怨言!贝迕裎呐d海說。
多年來,農村集體產權不清晰、資產長期閑置浪費、資源私自轉包、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一直是困擾著當地農村集體資金監管的難題,并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2009年,大寨村經民主決策,最終形成了“六合密碼”的村集體資金管理模式,由此打開了群眾長期以來認為村干管理村資產不公開、不透明的顧慮與猜忌。
村文書倡儀出爐了“六合密碼”
“怎么避免一些村民們認為開支不合理,透明度不高,我突然想到了‘六合密碼’”,F任村主任的文興政說,2009年7月,他當時任大寨村村文書,村集體唯一的資產來源于一片1060畝的集體人工經濟林,由于此前的雪凝災害侵蝕,經濟林出現了大面積枯萎,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急須拍賣部分林木。村民們認為當時的村級經濟管理模式“不透明”,開支不合理,因此意見較大,產生了各種分岐。
在這種情況下,文興政苦思冥想,想到了“六合密碼”的方式。提出此想法后,經村兩委、全村黨員、村民代表等組成召開的多次會議研究決定,最終形成了“六合密碼”管理村資金的模式。
“六合密碼”,即在農村信用社開設一個集體資金賬戶,密碼組成為村支書、村主任、村文書及村民代表中的村會計、出納和村紀檢員6人,按先后順序各自確定自己的一個數字密碼。經集體研究確要使用資金后,由以上6人按順序分別輸入自己的密碼后才能取到款。取款后,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進行使用、結賬,村民主理財小組一個月進行一次審核,審核無誤后及時進行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村出納只有保管存折的權力與義務,他自個取不到錢的!蔽呐d政笑著說。
并不是無奈之舉
“通過‘六合密碼’這種管理模為,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基層民主建設起到了飛躍式的體現。”丹寨縣南皋鄉黨委書記何明忠說,自從有了“六合密碼”后,村民們心里亮堂堂的,對村干的信任感增強,村里各項工作開展得極其順利。
據介紹,以往,村務公開都貼在宣傳欄上,由于一些村民不識字,一些識字的村民不看甚至懶得看,于是,在村資產開支上便持有各種懷疑與“不明白”。而今,“六合密碼”實施一年多來,村民中心里的疙瘩解開了,猜忌蕩然無存,自此沒有一個因此類事而上訪的村民,村里集體研討的各項決定也都能順利實施。
“我不認為是一種無奈與尷尬之舉,值得可行,”大寨村村支書文健對記者說,大寨村集體經濟民主決策的“六合密碼”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即所有用款都須經民主決策,1000元以內的小額用款須村兩委會議通過;2000元以下的一般大額用款須通過村工會等“九大組織”會議決定;2000以上較大額用款須經村兩委擴大會議通過。
“掌握‘六合密碼’的3名村干及3名村民代表均是長期在家務農的,從沒有因取款時缺一人的尷尬出現!蔽慕≌f。(吳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