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雷山縣丹江鎮東門村,有一位40歲出頭的農家婦女,雖然她只讀過初中,但她精明能干,不僅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還先后獲得過五好家庭、先進工作者、科技勞模、科技致富能手等多項榮譽。
堅持不懈終成功
近日,在村民的帶領下,筆者走進了楊光蘭的果園,老遠就看見楊光蘭在為果樹剪枝,那神情十分專注,當村民喊了好幾遍后,她才意識到并轉過頭來跟我們招手。楊光蘭告訴筆者,自己的果園里目前有2000株楊梅、1000株桃子、200株板栗等,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果樹開花甚是壯觀。筆者放眼望去,數千株桃花果樹在風中搖曳著,依稀可見豐收的景象。
提起果園初建,楊光蘭不禁感慨萬千。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宣傳下,楊光蘭開始意識到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當她從報刊雜志上看到別人靠科技致富的信息后,不止一次萌發嘗試的念頭。“心動不如行動,1991年我與村里簽訂承包荒山300畝的合同,開始試種玉米、紅薯、地蘿卜、花生、西瓜、西紅柿、辣椒等,經過細心呵護,一年下來,沒想到獲得了4000余元收入。”嘗到甜頭的楊光蘭決定加大投入,改種果樹,可是因為種種原因,幾次貸款都沒能成功。直到1996年,她再次鼓起勇氣,終于貸得1萬元,成功種植了1000株桃樹。同時,她還經常到縣農業局參加各種果樹栽培技術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栽培管理技術,帶回來實踐。
不計前嫌報鄉鄰
“起初,一些鄉鄰不理解,甚至還有說我不自量力的,他們認為這荒山禿嶺的根本就做不出什么東西來。現在想來真是得感謝他們,正是因為自己的不服氣,執意要干出名堂來,才堅持到今天。”楊光蘭說,最讓她心寒的是桃樹栽上后,竟被偷走100多株,直到1997年才補栽完。不過,她沒有怨言,仍精心呵護自己的果樹。1999年,果樹終于掛果了,收入5000多元!興奮之余,她又種上了2000株楊梅、200株板粟,到2002年掛果時就又收了5萬多元。如今,她的果園已形成規模,每年創收8萬元以上。
楊光蘭不僅栽種果樹,她還依據村委作出的“維護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維護生態平衡,穩步發展林業”的長遠規劃,積極參與“三八綠色工程”。她的林場面積每年以20-30畝的速度擴展,目前已有經濟林200畝、防護林400畝,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保護了和諧的生態環境。由于實行科學管理,林場內的樹木長勢良好,一片郁郁蔥蔥。
個人致富后的楊光蘭不計前嫌,積極動員村民種草種樹,動員村里的黨團員和積極分子開荒培育杉樹苗20畝,播種60余公斤,并悉心傳授技術,幫助大家共同致富。在她的帶動下,近年來,東門村掀起了栽種林樹、果樹的熱潮。
(侯天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