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黎平縣巖洞鎮巖洞村48位農民自發組織成立的“巖洞侗族大歌演藝社”(以前名稱為“黔蟬之歌”藝術團)在建立后堅持走商業演出的道路,結果越“走”演越紅火。記者3月21日從巖洞鎮政府獲悉,從今年4月起,該藝術團將走出貴州,到全國各省會城市的高校去進行演出。
據介紹,巖洞是侗族大歌的故鄉,生活在這里群眾,只要會說話的都會唱侗歌。今年1月1日,當地48位農民在鎮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自發組建了“侗族大歌演藝社”。1月17日,該演藝社在黎平進行了第一次商演,凈賺3.5萬元,超出預想。今年春節期間,該社到黔東南州16縣市進行巡回演出,票房收入達到了5萬。
今年4月份,“中國原生態民歌盛典”將在四川綿陽隆重舉行,該盛典組委會獲知貴州黎平有這么一支民間演藝隊伍,非常感興趣,經過核實后便寄來了邀請函。接著,好消息不斷傳來,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也給演藝社發來了演出邀請書,最終讓演藝社負責人萌生了到全國部分省會城市的高校進行巡回演出的想法,結果,獲得到了各高校的積極響應。
目前,侗族大歌到各高校進行巡回演出的時間表已經確定。演出從4月11日開始,第一站在成都,目前初定在四川大學音樂學院。隨后到重慶。5月份后,巡演活動全面展開,演藝社將趕赴西安、鄭州、太原、石家莊、北京演出。由于7月-8月是暑假時間,演藝社的巡回演出將暫停。9月-12月,各高校已開學,演藝社將先后走進天津、濟南、南京、上海、杭州、長沙、武漢、福州、廣州、南寧等地的高校。此外,演出的節目分為三大類別,即歌唱類、歌劇類和舞蹈類。其中,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是最重頭的節目。(吳興文 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