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發現清代將軍墓
墓主疑為清代將領周洪應
金黔在線訊 日前,在貴州省劍河縣岑松鎮后坡,發現一組三冢清代的古“官墳”。其一陰刻:“振威將軍周公諱柏仁之墓”,其二陰刻:“誥封一品夫人周母張太夫……”其三陰刻:“一品夫人周母李氏大若墓”。三墳塋相隔兩三米,從封號和碑文分析為一夫二妻之墓。
據考證,在我國古代有嚴格的誥封制度,“一品夫人”是誥命夫人中級別最高的封號。據該組“官墳”的記載,墓主人生活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
當地老人講,此年間,清廷時任貴州巡撫張廣泗以“開辟苗疆”為由對黔東南苗疆進行軍事彈壓,以致“官逼民反”激起黔東南苗侗人民的反抗,紛紛拉起義旗與清廷抗衡。最終以姜映芳、張秀眉、李洪基為首的民族義軍在長達10余年的反抗斗爭中給予清王朝沉重打擊,此事震撼全國,為黔東南苗侗人反抗壓迫、爭取自由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當時,清廷平苗前沿戰將軍周洪應,長期與清水江一帶苗民義軍對峙,因平定苗民“戰級輝煌、功勛卓著”,屢受朝廷嘉獎,授予“振威將軍”稱號,其隨軍家眷也同樣受到朝廷最高封賜。
之后,周洪應在一次圍剿戰斗中被李洪基的苗民義軍火炮擊中,身負重傷,不久身亡。按照他的遺囑,其部將他匿葬于岑松后坡,碑上所書“柏仁”即為其名號。隨后,其二位夫人張、李氏不久相繼死后也陪葬在這里。
劍河“官封”古墓的發現,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這位曾經地位顯赫、戰功卓著的一代名將是何方人士?為何無人來遷移厚葬?都有待專家考證。同時,古墓對研究黔東南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的歷史、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和依據。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