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葉辛先生
本地作協與葉辛合影
葉辛先生來到南花苗寨
楊正豪先生為葉辛及夫人贈送字畫
解讀原生態文化的魅力——葉辛先生訪談現場
解讀原生態文化的魅力——葉辛先生訪談現場
解讀原生態文化的魅力——葉辛先生訪談現場
2011年4月24日上午,以“解讀原生態文化的魅力”為主題的著名作家葉辛先生訪談在凱里南花村蘆笙場舉行。
據介紹,這次訪談由中共凱里市委、凱里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凱里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關工委及州電視臺和州、市作家協會承辦。訪談為大型談話類節目,全媒體參予,上海文匯報、農民日報、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貴陽晚報、貴州人民廣播電臺、黔東南人民廣播電臺、黔東南日報社、 凱里人民廣播電臺、黔東南信息港、黔東南人民網等電視、電臺、網絡、平面媒體參與了訪談活動。此次訪談以貴州知青生活對葉辛文學創作的影響為切入點,以葉辛的貴州情結及知青文學、葉辛談文學創作及其近期創作動態,葉辛與黔東南作者面對面交流,談黔東南民族文化傳承和民族文學創作為主線,通過媒體、嘉賓和現場專業人士的訪問、提問,對黔東南苗、侗民族文化的印象訪談,達到宣傳推介黔東南地域民族文化的預期。
葉辛,原名葉承熹,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中學畢業時遇上“文化大革命”的風暴,于1969年早春去貴州山鄉插隊,一呆就是十年又七個月。這段豐富而又跌宕的經歷使他和文學結了伴,守著茅屋里的煤油燈,他拿起筆來寫起了小說。1977年他的處女作《高高的苗嶺》問世。1979年調入貴州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歷任《山花》雜志主編,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海上文壇》雜志主編。此后筆耕不輟,前后出版了四十幾部書籍。其代表作有《蹉跎歲月》、《家教》、《孽債》、《孽債2》等長篇小說。電視劇劇本《家教》、《蹉跎歲月》(均已錄制播出)均獲1983年全國金像獎。短篇小說《塌方》獲國際青年優秀作品一等獎(1985)長篇小說華都獲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1995)。葉辛先生曾是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聯第六、七屆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副主席。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青聯常委等職。1990年,在遠離故鄉二十一年之后,他又回到了上海。現在,作為中國作協副主席的葉辛先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作品創作出來,近有《茅臺酒秘史》、《客過亭》等。
如果沒有21年的貴州知青或作家生涯,也許就沒有葉辛的《高高的苗嶺》和《蹉跎歲月》,還有后來仍然以知青為主題的《在醒來的土地上》和《客過亭》。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在那場文化浩劫中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其成功得益于特殊的經歷和辛勤的耕耘。“解讀原生態文化的魅力——著名作家葉辛訪談”向你講敘了葉辛的創作經驗,通過訪談為本地作家的成長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為黔東南民族文化傳承和民族文學創作把脈。
(文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