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光
漫步于紅軍橋上,駐足在黎平會議會址前,沉思于南泉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下,靜靜感受著黎平厚重的紅色歷史文化,不禁令人想起那段紅色的烽火歲月。
1934年12月14日,中央紅軍長征攻占黎平,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古城翹街召開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黎平會議。為紅軍長征和中國革命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長征精神和黎平會議精神,在黎平侗鄉這片沃土上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留住紅色記憶 開發紅色資源
黎平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留住紅色記憶,讓紅色資源成為教育后人的有效載體。黎平縣委、縣政府歷屆領導十分重視紅色遺跡的保護工作,把紅色旅游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積極開發。先后采取各種措施,盡最大努力挖掘整理革命文史資料,并修繕建設了毛澤東住址、黎平會議會址、南泉山革命烈士陵園、黎平會議紀念館等紅色實體。
黔東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黎平縣委書記楊俊認為,全力保護紅色文化遺產,深入挖掘黎平會議在黨史、軍史、革命史上的重大意義,不斷豐富黎平紅色旅游的文化內涵,是非常迫切和十分必要的,對黎平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黎平縣是中央紅軍長征西進貴州的第一城,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和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是貴陽—凱里—鎮遠—黎平—通道—桂林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上重要的接點。
近年來,黎平縣著力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品牌,營造全縣點、線、面一體的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的多元文化旅游景區網絡。完成了翹街古城保護性規劃,規劃設計正陽橋—東門古城垣—東門坡頭—黎平會議會址—兩湖會館—小巷古民居—紅軍廣場—南門古城垣—南泉山—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將紅色旅游納入全縣旅游業發展的總體規劃。
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精神
黎平擁有極其珍貴的紅色革命資源。紅軍先后三次進入黎平,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與遺跡。黎平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陣地,以豐富的革命故事、史料、文化藝術作品為教材,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擴大紅色資源的社會影響力。
黎平會議會址先后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黎平烈士陵園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逐漸成為全國的旅游熱點。
紅色革命資源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直是該縣干部群眾和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立體“課堂”。每年“七·一”、“八·一”、“十·一”、“五·四”、“六·一”等節日,黎平縣經常組織干部群眾、官兵、學生到黎平會議會址、南泉山革命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洗禮。讓當年紅軍堅定無畏的精神在現代人心中扎根。
為讓革命傳統教育更能夠深入人心,黎平會議紀念館搜集了300多幅珍貴歷史圖片,以及百余件紅軍過侗鄉時留下的實物。并利用一些“高科技”元素,在“紅色體驗”上做文章,其中,地面互動投影《過雪山草地》,采用了全球領先的“Guestek影像動作識別”技術,再現過雪山草地的感人場面。當游客踩上一片白茫茫的“雪地”時,后面會留下一串串沉重而又艱辛的腳印,讓人們在了解歷史的同時,還能更加真切地體驗當年紅軍長征路上的艱苦卓絕。
黎平革命老區厚重的紅色文化、獨特的民族風情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越來越受到海內外游客的青睞。僅今年“五·一”期間,共接待游客1.9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07.59萬元。前來黎平會議會址、黎平會議紀念館、南泉山革命烈士陵園、紅軍橋等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黎平縣委宣傳部張增輝部長分析,今年紅色旅游之所以火爆,與建黨90周年、黎平會議77周年有很大關系,很多游客是為了重走紅色線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紅軍長征精神 光芒閃耀侗鄉
1986年10月24日,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來到黎平出席黎平會議學術研討會,通過研究紅色文化、弘揚長征精神,拉動紅色旅游的引擎。
黎平舉辦了“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等活動,借助中央電視臺等媒體資源對黎平革命老區進行宣傳推廣。
5月15日,舉辦“讀紅書、學黨史”知識大賽,全縣各鄉鎮和縣直機關單位33支代表隊參加,掀起紀念建黨90周年活動新熱潮。
今年5月,貴州電視臺在黎平侗鄉拍攝侗族大歌《十謝共產黨》和洪州琵琶歌《紅軍來到我家鄉》MTV。侗鄉人民用真摯的歌聲表達侗族兒女對黨的感激之情和美好祝愿。
為了守護紅色記憶,讓紅軍長征精神、黎平會議精神在這塊土地上代代相傳,黎平民間一些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黎平年近八旬的侗族老人楊蘭魅祖孫三代,70多年守護一座埋有14名無名烈士的紅軍墳。為傳承紅色精神,發展壯大紅色文化,黎平還組織成立了一支擁有200人的紅色文化團。
黎平會議紀念館2009年建成免費開放至今,累計接待游客70萬人次,平均每天到紀念館參觀和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達1000余人次。可以說,紅色旅游以其獨特的內涵,成為了加速黎平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
紅軍長征精神和黎平會議精神是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侗鄉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一直激勵和鼓舞著黎平各族人民。“我們把紅色旅游作為保護好革命歷史文化遺產、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的重要載體。加快推進紅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紅色黎平將變得更紅!”縣長唐浩信心百倍。(周志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