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想吃肉!”
3年前,凱里棉席小學學生生火做飯視頻受網友關注;3年后,他們的午餐依然是清水煮白菜
2008年,一段關于凱里市三棵樹鎮棉席小學8名小同學在教室里生火做飯的視頻出現在“土豆網”等視頻網站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如今,三年過去,那些在鏡頭上出現過的孩子們怎么樣了呢?日前,記者來到棉席小學探訪,找到了其中的5名孩子。
午餐 清水煮白菜
走過一條顛簸不堪的小路后,棉席小學躍入記者的眼簾,因是午休時間,留在校園的人寥寥無幾。校長楊占明從辦公室里迎了出來,記者從手機里調出了幾名小學生生火做飯的照片,楊占明說,畫面上的幾個孩子這會兒正在做飯。
說著,他帶著記者往住宿區走去。住宿區是棉席小學的老校舍,距離新校區約1公里。走進住宿區,居住在這里的孩子們一些在吃飯,一些在打鬧,只有一名約13歲的女孩在生火。“這孩子的家境不好。”楊校長說,她叫楊春蘭,四年級,家住棉席村大山組,很偏遠。
楊春蘭使用的是一只簡易的鐵爐子,只見她把柴火砍成了幾截,放入鐵爐子內,然后掏出了打火機。柴火引燃了,但火還不旺,楊春蘭蹲下身去,嘴巴對準火爐口子,使勁吹了起來,突然間,一大股煙霧從鐵爐子里涌出,她的眼睛被熏紅了,慌亂中,楊春蘭站起身來,用衣袖擦了擦眼睛。火旺了,楊春蘭把鍋架上,鍋里是大米和水的“混合物”,她說,中午時間緊,要做“凈水燜飯”,這樣20分鐘就能把飯做好。
接下來,輪到做菜了。楊春蘭往鐵爐子里加了些柴火,又架起了另一口鍋。隨后,舀了一勺子的豬油往鍋子里放,又加了些水。兩分鐘后,鍋里“油水”沸騰,楊春蘭把洗凈的白菜全部倒入。12時40分,開飯了,鍋里是“清水煮白菜”,外加一疊辣椒水,楊春蘭吃得津津有味……
![]() |
家長“陪讀”一周 教孩子做飯
楊占明說,2008年6月,在校大學生華再東來到棉席小學探訪,看到孩子們自己生火做飯,很感動,拍下了一段視頻。“他回去之后,不斷有好心人給我打電話,說要為學校做點事情。”楊占明說,經詢問才知道,孩子們生火做飯的視頻資料已上傳到網站,取名“八個住校孩子的故事”,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有這段視頻牽線搭橋,上海一位熱心企業家捐資為棉席小學修建了鐵門,還贈送了部分助學物資。
“8位住校孩子,現在還有5人。”楊占明說,離開的3人中,1人升學,另外的2人隨父母去了浙江。楊占明告訴記者,棉席小學住校生少,是非寄宿制學校,所以沒有專項資金請“廚子”給孩子們做飯菜,只好鼓勵和指導他們自己動手。“和三年前相比,除了楊春蘭,其他4個孩子都用上了電飯鍋。”
棉席小學5名住校生的父母,在入學的第一周都來“陪讀”,主要目的是教會孩子做飯菜。“我第一次做飯時,把飯煮糊了,但媽媽說也能吃,我吃了兩碗,結果把嘴巴和牙齒弄黑了,同學們就叫我‘黑嘴鴉’。”四年級的住校生潘森說。
孩子們很想吃肉
記者發現,除了楊春蘭,其他孩子的鍋里也都是白菜或者豆子,沒有肉。
“有時候,家里也帶些肉和豆腐,但一年就幾次。”14歲的六年級學生潘小成說。
“那想不想吃肉呀?”記者問。
“那當然想了!”潘小成笑了,他旁邊的同學們也跟著笑了起來……
楊占明告訴記者,這些住校生家庭都很貧困,每周只有2元人民幣,稍好一點,就是5元。2元顯然是不夠的,那孩子們的生活怎么辦呢?據了解,家長們在拿不出更多錢的情況下,就用物資來“抵”,每周都給孩子們送大米、油料以及白菜到學校,供孩子們食用。“楊春蘭連燒飯用的柴火也都是家長給送來的。”楊校長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