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凱里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凱里城管執法局”)對個體戶楊妹無手續而建的住房實施了強拆,楊妹對此不服起訴至法院,但兩審均敗訴。
據了解,像楊妹這樣無手續建房的情況在凱里較為普遍,有法官建議,無建房手續在法律上站不住腳,盲目行事只會招致損失。
無證建房被處罰
今年37歲的楊妹是黃平縣人,多年來一直在凱里居住并從事個體經營活動,期間,她將自己多年的積蓄拿出來,在凱里滌綸廠公路邊買了一塊地基,并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在地基上修建住房一棟。
2010年7月30日,凱里城管執法局給楊妹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其在凱里滌綸廠公路建的房屋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手續,系違法建筑,限令其在15日內自行拆除。
楊妹拒絕自拆,凱里城管執法局遂于2010年9月7日實施了強拆。2011年2月24日,楊妹一紙訴狀,將凱里市城管執法局告上了法庭。但凱里市法院認為,楊妹未取得《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擅自修建房屋,其行為已違反《城鄉規劃法》的有關規定,遂判決維持凱里城管執法局的行政處罰決定。
法官詳解城管執法部門“多管閑事”
楊妹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黔東南州中級人民法院,她認為,根據《行政處罰方法》的規定,違法行為在兩年內未被發現,不再給予行政處罰,她的房屋2005年3月前建成,已過追究時效,但凱里城管執法局為何還要給予處罰呢?顯然違背法律。此外,違法建筑應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來認定,城市管理部門無認定權和處罰權,憑什么“多管閑事”?
就這兩個問題,黔東南州法院行政庭庭長楊通烈作了詳細解釋。
楊通烈說,“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是指行政執法機關發現違法行為前,該違法行為已終止超過兩年,行政執法機關才不再給予行政處罰。但本案應當適用《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關于“違法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的規定,具體而言之,就是楊妹的房屋建好后,違法占地的行為處于持續狀態,只有在她補辦合法手續或自拆房屋,恢復土地原狀并超過兩年不被發現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可不對她進行處罰,否則,處罰還是要進行。
“打個比方,我將某人打了,而公安機關在兩年后才發現此事,那就不能再對我進行處罰,若我打人的行為一直處于持續狀態,那就可以對我進行處罰。”楊通烈說。
就城管執法局“多管閑事”的問題,楊通烈說,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5)157號批復已授權凱里城管執法局對凱里市城市規劃范圍內有關土地使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違法案件,可行使行政執法權力。
而省政府的授權也是有法可依的,那就是《行政處罰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即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
違法建筑情況普遍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在凱里城市規劃區內,像楊妹這樣無規劃手續便建房的情況很普遍。“具體數據不太清楚,但估計有上千戶。”凱里市城管執法局一位工作人員說。
而據該局城建中隊提供的數據,凱里市在2010年拆除(含自拆)了60多戶違法建筑,這些違法建筑占地面積就達到了26577.91平方米。而在今年,截止目前,凱里市已拆除違法建筑18戶。
據了解,違法建筑主要有兩種情形,一種有用地手續,但無規劃手續;一種既無用地手續,也無規劃手續,像這種“雙無”情況是打擊重點。
為何會在凱里城市規劃區內出現諸多違法建筑呢?
凱里城管執法局城建中隊的蔣隊長認為,首先是違法建筑業主存在僥幸心理,他們認為凱里在搞城市建設,把房屋蓋起,在拆遷時可以得到補償。
“也有這樣的情況,一些村級組織的土地管理混亂,出現私自買賣土地的情況。”蔣隊長說。
此說法記者在采訪中得到了證實,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時任凱里市鴨塘鎮四聯村楊昌毅等村干部(均已判刑),在未向國土部門提出土地轉讓申請,并未經國土部門批準的情況下,擅自將凱里市鴨塘鎮四聯村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等村民組位于該村706鐵塔、牛皮坡處的集體耕地非法轉讓給69人修建房屋,面積達9479.38平方米。
“還有一種跟風的情況存在,大家一個向一個看齊,你建我也跟著來。”凱里市城管執法局一工作人員說。
網友“耗資與貓”認為,總體上來說折射除了部分居民法律意識淡薄的現實。
法官楊通烈說,除了楊妹,還有5位當事人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他們多年辛苦攢了些錢,就蓋起了房子,確實不容易,但未取得相關的手續,在法律上站不住腳,所以,在此提醒廣大群眾建房要依法申請相關行政審批手續,切不可盲目,否則,會招致經濟損失。(李顯春 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