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黔東南州長期以來嚴峻的農村火災形勢,全州各地按照“試點引路,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農村火災標本兼治的方法和措施。2007年8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144次省長辦公會議研究通過《黔東南州農村消防試點建設方案》,分五年對150個農村大村寨開展農村消防試點建設。按照方案規劃,全州各級政府認真落實,強化“七大舉措”抓試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實現了全州農村消防工作標本兼治。
一是高度重視,積極作為,切實把農村消防試點建設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消防試點建設作為一項政府工程,成立以州長為組長、分管副州長為副組長,公安、安監、建設、供電、水利、旅游、文化、民委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農村消防試點建設領導小組,各試點縣市也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建立“一個試點、一名領導、一套人馬、一抓到底”的試點工作責任機制。試點工作中,州政府采取召開現場會、簽訂責任書、下派干部蹲點、定期督察、組織驗收和責任追究等辦法,深入推進試點建設。
二是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分類實施農村消防試點建設。按照省政府“既要做好消防工作、又不能破壞民族地區風貌,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相結合,發動群眾、廣泛參與”的要求,立足村寨特色,堅持建設與保護并重,確立分三個層次實施試點建設。首先是對列入國家和省、州保護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按照“四改、三保、兩強、一高”(“四改”,即水改、電改、廚改、路改;“三保”,即保護民族村寨的自然歷史原貌、保護民族村寨的文化傳承、保護民族村寨的民居建筑風格;“兩強”,即加強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消防規范化制度建設;“一高”,即全面提高村民的防火安全意識和抗御火災能力)的原則實施建設;其次是對非民族文化保護但有一定旅游價值的村寨,按照“四改、兩強、一高”和適當房改、寨改的原則進行建設;另外就是對普通村寨實施“六改,按照現代建筑風格,用不燃材料對農戶居住建筑進行徹底改造。
三是結合實際,制定標準,推動試點建設規范化進行。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試點建設,州政府按照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并重的原則,組織制定《黔東南州農村消防建設導則》、《黔東南州農村消防建設標準》、《黔東南州農村消防試點建設實施細則》和《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消防試點建設內容和標準》,形成“五圖十表”和“八有目標”,從軟件、硬件兩個方面,明確和細化試點建設內容,使試點建設標準化和規范化。此外,針對不同村寨的不同特點,各縣市建設、供電和消防等部門制作“廚改”、“電改”圖集和軟件建設標準,本著安全、適用的原則,指導試點建設。
四是整合資源,齊抓共管,合力推進農村消防試點建設。試點建設中,州委、州政府充分整合各種政策、項目、資金和資源,把實施人畜飲水、危房改造、移民搬遷、水利建設等項目建設與農村消防試點建設有機結合,著力解決農村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設施等影響農村消防安全的問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各級建設、水利、供電、交通、旅游、文化和消防等部門密切配合,分別對“六改”工程實施指導,合力推進農村消防試點建設。
五是廣泛動員,群策群力,充分發揮群眾在試點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各地在試點建設中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因地制宜、群策群力,通過大量細致的宣傳發動,組織群眾參與試點建設“一戶一方案”的討論,充分聽取群眾對實施電改、廚改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提高試點方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安全性,充分調動群眾支持、參與試點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廣大群眾逐步認識到農村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到農村消防試點建設是黨委和政府的惠民舉措。廣大村民在建設中積極出資出款、投工投勞支持試點建設,形成方案由群眾討論、建設由群眾參與、成果由群眾享受的良性機制。
六是多措并舉,加大投入,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州政府按照集中連片核心區戶均3000元的測算標準對消防試點建設村寨予以資金補助(其中30%用于電改、廚改等戶內消防改造,70%用于建設消防水池、鋪設消防管網、安裝消火栓、購置消防機動泵等戶外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投入試點建設資金16010.15萬元,其中:省、州財政補助5513.4萬元,捆綁項目資金3291.11萬元,縣級政府籌集資金6168.24萬元,群眾自籌資金1037.4萬元,群眾投工投勞31萬余人次,投入技工10萬余人次。
七是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實現農村消防工作“八有目標”。一方面是切實加快農村消防試點建設步伐。為確保農村消防試點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州委、州政府從2007年起每年將20個村寨消防試點建設作為州委、州政府擬辦的“十件實事”之一。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完成試點村寨建設120個33873戶,實施電改28054戶,廚改23748戶,房改2782戶,修建消防水池599個46247立方米,鋪設消防管網230.59千米, 安裝消火栓1115個,購置消防機動泵287臺, 購置水帶46760米,消防水槍1934支。另一方面是以農村消防安居工程為載體,在全州農村50戶以上村寨推廣試點建設經驗。立足實際,按照軟件先行,抓好規劃,逐步實施硬件建設的原則,切實加強農村消防工作,實現農村大村寨有消防組織、有規章制度、有消防規劃、有消防隊伍、有消防設施、有消防水源、有宣傳氛圍、有考評獎懲的“八有目標”,提升了農村火災防控水平。(張正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