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豐碑:龍華英烈龍大道
龍大道的一生,是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一生,是為黨和革命事業作出無私奉獻的一生,他不愧為中華民族的楷模,中國工人運動的領袖,苗侗人民的優秀兒女。他用自己的革命實踐和寶貴生命,實現了對黨的諾言。烈士的不朽業績為我們樹立了一面永恒的豐碑。
在錦屏、天柱求學 參加學生運動
龍大道,又名康莊,字坦之,1901年10月生于貴州省錦屏縣茅坪村一個木商家庭。父親是苗族人,母親是侗族人,或許是為了紀念早逝的母親,龍大道一直稱自己是侗族人。辛亥革命前后,龍大道先后在茅坪小學、天柱中學讀書,受愛國知識分子、同盟會會員吳志賓、黃竺笙宣傳民主革命主張和進步思想的熏陶,逐步懂得剝削與被剝削、壓迫與被壓迫的道理,立志要反抗民族壓迫、鏟除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五四”運動前后,龍大道積極參加學生愛國活動,曾聯絡學友幫助經濟困難的同學,主張“有書同讀,有苦同吃”。
外出上海、莫斯科等地尋求革命真理
天柱中學畢業后,龍大道外出求學去到武漢,考入“私立武昌中華大學附中”讀書,他閱讀了大量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進步書刊,多次聆聽武漢學生運動領導人、該校教務主任(即校長)惲代英的訓話講課,受其進步思想影響甚深,進一步喚起了變革現實、追求進步的愛國主義熱情。龍大道積極參加武漢各界的愛國示威活動,開始懂得了只有廣大民眾聯合起來,才能取得革命勝利的道理。1922年,龍大道從武漢前往上海,考入鄧中夏、瞿秋白等共產黨人負責的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在那里,他聽過李大釗、鄧中夏、張太雷、蔡和森、蕭楚女等人的授課,閱讀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刊物,較系統地學習、研究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學說,思想覺悟發生很大轉變。1923年11月,龍大道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紀念自己政治生命的新生,龍大道將原名“康莊”改為“大道”,以示矢志不渝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的堅強決心。1924年,龍大道受派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深造,他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俄國革命史、蘇維埃建設和工人運動史、西方革命運動史、中國革命史等主要課程,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使其理論水平和組織領導才能迅速提高。
參加組織領導上海工人運動
1925年6月,龍大道等按黨組織要求提前回滬,積極投身 “五卅”運動。7月,龍大道被上海黨組織安排到上海總工會曹家渡辦事處工作,參加領導上海工人運動,開始了以組織工人運動為主的革命生涯。
1926年5月,中共上海區委任命龍大道為曹家渡部委書記兼部委職工運動委員會負責人,組織領導上海中華書局職工的罷工斗爭。下旬,龍大道在上海河南路附近被警探抓捕,后經黨組織營救,獲保釋放。9月,龍大道調任上海總工會組織部干事,具體抓工人糾察隊的組建工作。10月,上海工人舉行第一次武裝起義,龍大道擔任閘北地區指揮。1927年元月,龍大道等9人被選為上海總工會常委。2月,上海工人發動第二次武裝起義,龍大道率工人糾察隊同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由于敵瘋狂鎮壓,兩次武裝起義都告失敗,但斗爭在革命群眾中卻產生了很大影響,進一步推動了上海反帝斗爭的蓬勃開展。1927年3月7日,中共上海區委改組上海總工會內部組織機構,龍大道任經濟斗爭部負責人。3月21日,在陳獨秀、羅亦農、周恩來、趙世炎、汪壽華等組成的特別委員會領導下,上海工人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周恩來任總指揮,龍大道作為上海總工會的負責人之一,領導與指揮閘北區工人起義,組織工人糾察隊同敵人進行激烈戰斗,攻下第五警察署、東方圖書館、北火車站等重要據點。經過30多個小時的浴血奮戰,上海工人占領了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區,用鮮血和生命奪得了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這次起義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囂張氣焰,充分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同時也展示了龍大道為革命出生入死、奮不顧身的斗爭精神和杰出的組織領導才能。3月27日,在上海工人代表大會上,龍大道被選為上海總工會執行委員、常務委員、經濟斗爭部部長。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查封上海總工會。為抗議蔣介石的倒行逆施,上海20萬工人群眾響應總工會的號召,舉行了第三次總同盟罷工。龍大道領導工人在閘北青云路廣場舉行罷工集會,揭露國民黨蔣介石反革命武裝襲擊工人糾察和勾結流氓暗殺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的陰謀,號召工人誓死保衛勝利成果。集會過后,工人們舉行了示威游行,敵人對游行隊伍進行了鎮壓。龍大道在游行中也身受重傷。
組織領導武漢工人運動
龍大道傷痛稍好后,便離開上海前往武漢,參加4月27日在武漢召開的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6月,龍大道率領上海工人代表團參加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大會組成了以龍大道為主任的經濟委員會,龍大道代表上海總工會講話,介紹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情況,揭露了蔣介石反動勢力屠殺工人的滔天罪行,激起到會代表的極大憤慨。會后,因工作需要,龍大道留在武漢,和劉少奇、林育南、向警予等一起,在全國總工會和湖北省總工會工作。7月,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武漢大批共產黨員、愛國志士、革命群眾被捕殺,革命斗爭被迫轉入地下。龍大道化名趙莊,繼續組織、領導工人運動。當湖北省總工會被破壞后,黨組織安排龍大道任漢口第三區區委書記,領導武漢工人群眾開展地下革命斗爭。8月,為組織漢陽兵工廠工人罷工,龍大道再次被捕入獄。面對酷刑和威逼,龍大道堅貞不屈。他安慰并鼓勵探監的妻子:“……鬧革命總免不了犧牲的危險,我們的犧牲是為了千百萬人的解放,為了共產主義的實現,是值得的、有意義的。”龍大道團結獄中的戰友和敵人作斗爭,組織難友越獄成功,回到了黨的懷抱。11月初,龍大道接任漢陽縣委書記,領導漢陽的工運、農運和黨團建設。11月下旬,中央增補龍大道等7人為中共浙江省委委員。12月14日,中共湖北省委召開擴大會議,龍大道被選為省委執行委員會委員。
主持浙江省委工作
1928年3月,在中共浙江省委擴大會議上,龍大道被選為省委委員。4月下旬,龍大道就任浙江省委工人部長,隨即以教師職業作掩護,深入工人區和農戶家中宣傳發動開展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5月,中共中央對浙江省委成員進行調整充實,派卓蘭芳任省委書記,龍大道等五人為常委。由于卓蘭芳在浙西兼任特委書記,未能到職,省委書記由龍大道代理。在主持浙江省委日常工作期間,龍大道先后組織領導了“亭旁暴動”、“永嘉、瑞安、平陽三縣聯合暴動”,在遂昌開展武裝斗爭。同時,龍大道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指導和推動全省革命斗爭。這一時期,浙江農民運動和黨組織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溫嶺縣僅在幾個月時間內,農民協會會員就發展到數千人;創建了中共浙南特委、浙西特委。到9月底,全省有20多個縣有了黨的組織,10多個縣成立了縣委。
在上海、安徽等地進行革命活動
1928年12月,中共中央調龍大道回上海工作。1929年1月,又派其前往安徽蕪湖從事革命活動。3月,龍大道返回安徽,擔任中共懷寧中心縣委書記,領導安慶市、懷寧等縣革命活動。8月又以全國總工會特派員身份被派到江西景德鎮開展工作。在革命處于低潮的險惡環境中,工作艱苦,調動頻繁。龍大道以黨的事業為重,以革命大局為重,堅決服從革命的需要,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克服困難,為黨的革命事業和人民群眾的翻身解放嘔心瀝血。1930年1月,龍大道被調回上海,擔任上海總工會秘書長兼上海各界人民自由大同盟主席、黨團書記。先后領導了浦東日華紗廠和閘北、虹口絲廠的罷工,發動工人為爭取減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改善生活等權益而進行斗爭。
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李立三擬定的以武漢為中心的全國中心城市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使黨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對此,龍大道和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羅章龍等多次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向黨中央和共產國際反映意見,指出李立三錯誤,反被扣上“機會主義”、“取消派的暗探”等帽子,受到打擊和排斥。1931年1月7日,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王明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明上臺后推行更“左”的冒險主義路線。為此,龍大道、何孟雄、羅章龍等工會和江蘇省委及蘇維埃準備委員會領導人先后多次開會,發表聲明反對四中全會的選舉結果及其錯誤決議,聲明反對王明破壞黨的紀律和民主,抵制王明的錯誤。
大氣凜然 英勇獻身
革命正如火如荼時,由于叛徒的出賣,上海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月17日,龍大道等32位同志不幸被捕,敵對其施以重刑,殘酷折磨。龍大道等大氣凜然,與敵進行不屈不撓斗爭。敵人見硬的不行,又封官許愿,利誘勸降,但龍大道等信念堅定,寧死也不出賣黨和革命同志,表現了共產黨人威武不屈的崇高氣節。在2月7日的雪夜,龍大道等24名革命志士被殺害于龍華塔下。龍大道英勇就義時,年僅30歲。
龍大道雖然離去八十年,但他那“身在牢房志更強,拋頭碎骨氣昂揚,烏云總有一日散,共慶東方出太陽”的不朽詩句、頑強的革命斗志和敢于斗爭、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銘記烈士業績 弘揚時代精神
龍大道同志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崇高精神具有跨越時代的深刻內涵,集中表現在:追求真理,不畏犧牲的忘我獻身精神;堅韌不屈,敢于斗爭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關愛民眾,熱心助人的為人民服務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艱苦奮斗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孕育、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厚精神資源。大力倡導和弘揚龍大道烈士精神,對于激勵黔東南各族人民增強信心堅定信念、凝聚合力攻堅克難,對促進欠發達、欠開發少數民族地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的意義和時代價值。大力弘揚烈士時代精神,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時代要求。作為現代革命史上無數拋頭顱、灑熱血革命先烈典型代表之一,龍大道烈士同仇敵愾、慷慨赴死的英雄形象激勵和鼓舞了一代代黔東南人、貴州人、中國人。今天,我們開展周年緬懷紀念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烈士人物承載的深邃精神內涵,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其崇高風范,不斷豐富和發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用烈士的精神砥礪當代人行為,使之成為激勵黔東南各族人民團結奮斗,踐行“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 “三敢”精神,更好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跨越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