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捐贈的大米運到宰別村
供電部門正在搶修電路
救災物資運到宰別村
從江縣鄉黨委政府為受災群眾發放救災物資
重新規劃了的受災群眾地基正在進行平整施工
從江縣切實采取措施,認真做好剛邊鄉宰別村火災事故的救災救濟和災后重建工作。目前,災區群眾有地方住、有飯吃、有御寒衣物、有醫療保證,群眾情緒穩定,房屋保險賠償工作正在核實之中,災后民房恢復重建等工作也正在積極進行中。
10月23日凌晨3:40時許,從江縣剛邊鄉宰別村宰別寨發生一起寨火,燒毀房屋68棟折價約89萬元,受災77戶366人。火災原因系宰別村村民韋迷愛(女、壯族、70歲)在凌晨煮豬食,由于余火處理不當,引發火災。嫌疑人已被立案控制。
接到報警后,剛邊鄉黨委、政府立即組織鄉黨政干部和鄰近村寨群眾趕往現場全力施救,及時疏散和轉移群眾,將火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從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人民政府縣長張廣淵,副縣長姚應東在第一時間帶領政府辦、民政、公安、消防、水利、供電、發改、住建、衛生、安監、林業等單位人員趕赴現場組織群眾救援,并指導救災工作。經全力撲救,寨火于凌晨6時許被完全撲滅,無人員傷亡。
火災撲滅后,張廣淵縣長立即組織縣、鄉、村三級干部,召開緊急會議,對災后安置等各項工作進行了部署:一是迅速成立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從江縣長張廣淵任組長,工作組下設現場處置、治安維穩、事故調查、災民安置、救災救濟和災后規劃重建等6個工作組,明確各組工作職責,全力做好災后善后工作;二是迅速建立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各部門分工組織幫助災區群眾搭建臨時帳篷,確保無人露宿過夜;三是開辦臨時食堂,解決受災群眾吃飯問題,確保所有受災群眾有飯吃;四是供電部門立即組織施工人員搭建照明線路,水利部門立即調運水管解決群眾飲水問題;五是組織鄰村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積極捐資捐物到災區;六是科學制定災后重建規劃;七是迅速開展受災群眾保險理賠工作;八是舉一反三,要求全縣各鄉鎮、各村寨立即開展火災安全隱患排查,全面加強村寨防火工作。
按照緊急會議的部署,從江縣各相關部門和剛邊鄉黨委政府立即行動,齊心協力,積極做好事故善后處置工作,對受災群眾進行安置救濟,并做好情緒疏導和安撫工作。該縣政府決定從財政緊急調撥20萬元資金,同時協調貸款用于宰別村災后重建。
縣民政局迅速組織救災物資調運,于10月23日下午4時將救災物資運到災區并及時發放到受災農戶手中,確保災民基本生活。當天,共調運大米2噸,調撥救災資金7.556萬元,用于購買救災物資。其中:彩條布130卷、被子152床、席子156床、衣物38包及餐具炊具每戶一套。10月26日,再次調撥6萬元救災資金,款物全部發放到災民手中。目前,民政部門正在組織加工10噸大米,準備調撥災區。
為確保救災工作有序進行,剛邊鄉明確5名班子成員帶領鄉黨政干部和鄉屬各站所的同志駐點開展救災工作。10月23日中午,鄉黨委政府組織全鄉青壯年勞動力,采取“一包一、幾包一、責任到人”的辦法,幫助災民搭建臨時賬棚,當天晚上,受災戶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當天,縣水利局調運水管5000米,及時派人趕到現場,為臨時安置點架設了臨時生活用水,確保災民的安全飲水;縣供電局為保障災民用電,架設臨時用電線路3500余米,安裝照明設施90個,解決了災民臨時用電問題;縣住建局及時對災民永久性宅基地進行了科學規劃,并及時協調工程機械進場開挖;對受災的學生,要求學生就讀的各學校認真做好安撫工作,受災學生在學校吃住,費用全免;對孤寡老人,安排他們到鄉養老院,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為解決災民臨時用錢難,鄉政府給每戶災民發放1000元現金,解決他們臨時生活費用。目前,災后重建工作正有序進行。
手足情深,血肉相連,災情牽動著每個從江人的心。 從江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發出募捐倡議書,號召廣大干部群眾踴躍為災區群眾捐款捐物,貢獻愛心,幫助災區人民早日渡過難關,重建家園。縣直有關部門當場向災區進行了捐款,縣華豐木業捐贈災區400張床板。當天,剛邊鄉黨委政府也向全鄉發出向災民捐款捐物的號召,目前共收到各村捐獻大米10738斤,稻谷7811斤,衣物30包,現金39840元,現已全部發放到災民手中,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
10月28日,受張廣淵縣長的委派,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肖金城再次帶領政府辦、民政、公安、消防、水利、供電、衛生、林業等部門來到剛邊鄉宰別村,對災區的救災救濟和災后重建等工作,作了進一步安排:一是進一步核實災情,災區群眾缺什么補什么,確保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不挨餓、不受凍;二是繼續認真做好災后防疫工作;三是統一規劃,確保每戶受災群眾有宅基地,并加快宅基地的開挖進度;四是林業部門加緊災后重建的木料落實準備。
目前,災區群眾情緒穩定,災后民房恢復重建等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從江縣政府新聞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