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是從江縣苗侗民族喜聞樂見的一項民間傳統活動,為充分展示該縣傳統斗牛文化,豐富侗族大歌節活動內容,11月28日侗族大歌節開幕式當天下午,將在月亮灣斗牛堂舉行精彩激烈斗牛大賽,成為今年大歌節觀注焦點。
據悉,從江縣神秘斗牛風情起源于三國時期,傳說由于那時諸侯割據稱雄四處爭霸相互殘殺,搞得國無寧日,各族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惜才如命、愛民如子的漢王劉備,為平定天下,請來軍師孔明指點江山平熄戰亂,并將戰勢最后縮小到從江月亮山區。當時苗王孟獲稱雄于月亮山腹地不愿歸順。孔明通過智取七擒孟獲,終于平熄月亮山區各路諸侯紛爭的戰火。孔明進駐月亮山區,將“故格山”改名為“孔明山”,建成了孔明塘、孔明花街、點將臺。為使月亮山區各族人民安居樂業,還建起了“孔明斗牛堂”,用牛打架來取代各山寨間、各宗族間、各諸侯間的戰爭,并制定逢亥斗牛盟約。各寨均養一頭打牛,并冠以“霹靂王”、“飛天王”等稱號來代替各寨封人為王的現象;以安左鐵角代替當時的長矛,右鐵角代表大刀;每頭打牛都配備征戰高腳牌,將打牛的王號寫在牌上,代替兩軍挑戰和免戰牌。牛王進入斗牛堂,先鳴三聲鐵咆,然后鑼鼓振天,戰旗飄揚,吶喊聲不絕于耳,猶如兩軍對壘撕殺于戰場。從此,從江月亮山區興起了不講輸贏、只講情義,雙方根據牛的身高和角的寬窄面議論打斗時間,各族人民團結友愛,和睦相處,逐漸減少了紛爭和摩擦,以牛斗代替人戰爭,以斗牛為樂的傳統和習俗一直沿襲流傳至今。
大歌節期間,斗牛比賽分斗牛和圈牛,各對抗組確定后,由現場指揮指引進堂,凡踩堂者,斗牛獎勵120元,圈牛獎勵80元;凡斗打者,獎勵額為斗牛800元,圈牛500元。勝負按7:3分成,拉腳平手的按5:5分成。每組斗牛對抗時間由雙方協商確定,一旦確定拉腳,即告對抗結束,雙方迅速控制好本方斗牛和拉腳人員,并有序退場。
斗牛比賽是各族群眾最為喜愛的一項傳統活動,每次斗牛少則三五對,多則十多對,斗牛場面十分慘烈,動人心魄,觀眾人山人海,多則數萬。將成為第八屆侗族大歌節觀注焦點。(楊光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