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筆者到黎平、錦屏出差,減速帶多得讓人煩,黎平通往錦屏的公路上,村民私設水泥減速帶竟達28條。其中:黎平縣敖市鎮蒙村4條、歐家團村5條、梧寨村5條、敖市村6條;錦屏隆里鎮旺家坪村2條,隆里鎮6條,最短距離的間隔30米就有一條減速帶。過往司機叫苦不迭。
由于村民私自設立的減速設施在安全性上根本無法與正規減速設施相比,這樣的減速設施雖然起到了減速作用,但對道路行車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過往的駕駛人議論紛紛:公路上增設減速帶一般在事故多發路段、學校門口,怎么在平坦路上增設這么多呢?一來影響車輛的正常行使,二來對過往的車輛也有損害。一位的司機說:“公路上是否需要增設設施,應該有一個統一規范管理,不應自行其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在平坦的公路上增設這么多條減速帶,尤其在晚上,不熟悉路段車輛的正常行使就會受到影響。為了出行安全應由相關部門按規定標準來設置;如果大家都隨意去搞,每家門口都自行增設減速帶,那樣還叫公路嗎?”路過這一路段的駕駛人意見大,罵聲連天。
由于黎平通往錦屏的公路車流量較大,有的通行的車輛車速快,村里怕發生交通事故,同時,有的居住靠近公路旁的村民怕天晴時塵土飛揚,雨天時車輛通過污泥濁水到處濺等原因,而私自設立減速帶。大多村民都認為,自設減速帶是出于對村民“公共利益”考慮,所以私設減速帶并無不妥。
公安交通部門規定:在公共道路上設置減速設施,須先由設置地點所屬的單位或集體提出申請,經過交通部門及城建部門審批和規劃后才可以設置。可見,村民沒有權力自設減速帶。
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對黎錦公路上的村民自設的減速帶進行拆除,當地村民要增設減速帶,應通過有關部門批準,設置正規、合格的減速設施。(陽書新 唐光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