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日報消息 1月26日,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率州發改委、州水利局、州文體局、州旅游局等部門負責人到劍河進行調研,就劍河縣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十二五”時期工作思路及2011年工作打算聽取了匯報。
2010年,劍河縣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全縣社會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31121萬元,增長10.89%;財政總收入12043萬元,增長30.60%,,首次突破億元大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42萬元,同比增長19.%;農民人均純收入3026元,增長14.36%。
在聽取了劍河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匯報后,廖少華對該縣取得的成績表示了充分肯定,對工作中一些亮點給予了極大地鼓勵。廖少華指出,劍河縣克服重重困難,2010年在發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歌舞團改制等工作中的一些亮點走在了全州的前列,值得大家借鑒學習。“十二五”規劃中,劍河縣發展思路清晰,既有大的發展框架,也有具體的發展措施,在發展中各有側重,為未來五年的發展奠定了正確的發展思路。
廖少華強調,在下一步工作中,劍河縣的重點是一手要抓縣域經濟的發展,一手要繼續抓好庫區的長期穩定,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在經濟發展中,要大力抓好縣城的拓展,實施“東拓西展”的城市發展戰略;要加快旅游開發的步伐,結合該縣的資源優勢,圍繞“一湖(仰阿莎湖)、一泉(溫泉)、一寨(民族村寨)”為重點,通過招商引資不斷完善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該縣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的發展;要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養殖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關于實施工業發展,廖少華強調,因為劍河縣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工業用地少,因此要大力實施“非地”經濟來抓工業的發展,加大與其他縣域的合作,通過合作來達到雙贏的目的。項目是加快經濟發展的關鍵,在劍河要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選擇符合自身發展的項目,要敢于策劃項目,同時要善于研究政策,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切實提高工業對縣域經濟的支撐作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