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貴州省委十屆五次全會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
2010年3月1日,《貴州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正式實施;
2011年3月28日,貴州省委、省政府隆重舉行全省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暨表彰大會,同時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明確民營經濟"三年倍增計劃"目標任務……
從鼓勵發展到促進加快發展,一系列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法規的密集出臺,民營經濟的戰略地位、歷史使命和重要作用在貴州日漸凸顯,各方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力量匯集"十二五"開局之年瞬間引爆。貴州提出的"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戰略中,不斷彰顯民營經濟生力軍作用。
“我們要讓這次大會成為一個里程碑,以此為界,對各地各級各部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情況和實績進行考核,再快不了的就是要抽鞭子、調干部。”3月28日召開的貴州省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暨表彰大會上,貴州省省委書記栗戰書的此番講話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為此,貴州推出《關于進一步加快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從解決政策執行難入手力推民營經濟三年倍增計劃。
共計38條的《意見》明確:到2013年,貴州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3200億元以上,民間投資達到4000億元,注冊資本達到4000億元,新增就業30萬人以上;到2015年底,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5%左右,民營經濟注冊資本達到5000億元。
《意見》從放寬發展限制,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和品牌創新,加大財稅、金融和土地支持,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創業,提升政府服務水平以及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明確建筑、交通、市政建設等領域全面開放;支持和鼓勵民間資本通過BT、BOT、TOT等多種方式參與快速鐵路、重點原材料鐵路貨運通道建設;以獨資、控股、參股等方式投資高速公司、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水運航道。
與此同時,今年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60%以上要用于民營經濟發展,在此基礎上,省級財政連續3年遞增20%;同等條件下本省民營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優先進入政府采購目錄,預算金額在200萬元以下的政府采購項目應優先從本省民營企業采購,力爭較大幅度提高本省民營企業在政府采購合同中所占比例,提高本省民營企業產品和服務在重大工程項目招投標中的中標金額比重;對年新增銷售收入30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由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按當年新增所得20%以上的比例給予扶持;對信用擔保機構按其每年為民營企業擔保的一年期及以上新增貸款金額的5‰給予獎勵,省和當地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各承擔獎勵費用的50%。
《意見》明確,要進一步規范和簡化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程度,切實提高辦事效率,縮短辦事時限;加強政務公開,一次告知項目各類手續辦理程序、時限、所需申報資料,公開項目辦理進展情況,法律規定時限內未對申報資料進行批復的視為許可該申報事項。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企業正常的生產經濟活動,職工數在500人以上、200-500人、50-200人的民營企業,分別列為省、市、縣掛牌保護企業。對民營企業慎用查封、扣壓、凍結等手段,對企業經營者慎用限制人身自由等司法手段。由省紀委(省監察廳)牽頭,會同省委組織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建立通報、警示和問責制,對發展民營經濟思想認識不足、部門負責人進行問責。從今年起,省市縣都要查處3件以上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件,追究相關負責人和責任人的責任,并向社會公布。
據了解,此次大會召開后,已有8個市州、23個省直部門、單位出臺了貫徹“民營經濟38條”的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進一步拓展民營經濟發展領域,交通、水利、能源、金融、教育、衛生、旅游、文化、體育、保障性住房等領域進一步向民間資本放寬。目前,各地都建立了領導責任制,把民營經濟發展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設立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此外,還掛牌成立了貴州省民營經濟發展局、省中小企業局,以進一步強化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管理、協調和服務職責的重要舉措。畢節、安順、黔南、黔東南、黔西南等地也將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
建立企業家社會
2010年貴州非公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比重為35%,據有關方面推算,全國這一比重已過半。非公經濟僅35%這一數據,并不證明貴州國有經濟就強大,恰恰證明非公經濟、民營經濟還很弱,說明貴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還沒有完善起來,催生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土壤、氣候、環境還沒有很好形成,民營經濟自身先天不足、后天發育不良。
為此,貴州提出要增強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從整體上對貴州經濟改革發展進行系統思考、理性決斷,拿出堅定的勇氣和行動除舊布新。在此基礎上,政府要做到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體制環境和法治環境,打破市場分割和行業壟斷,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推進創新、樹立企業家精神,建設一個企業家社會。
“貴州經濟要實現5年翻一番的目標,民營經濟是要挑大梁的。”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強調,盡管目前已經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但這只是個綱,要貫徹落實,還必須有一系列的系統支撐和操作手冊。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簡、優、限”即簡化事項、優化流程、限時辦理的要求,通過取消擅自擴大行政許可的所有規定;去掉地方政府層層加碼的各種政策;避免同一個事項多個部門重復審查;限時、限權;限制項目審批過程中技術審查的行政壟斷和地方政府設置行政性進入壁壘等等,真正當好經濟發展的“清道夫”和“守夜人”。為貴州民營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寬松良好的經營環境,讓能長成大樹的成大樹,能成小草的成小草,即便不能成樹、成草的也可以成青苔,無論大樹小樹、藤蔓青苔、花花草草都能夠健康成長。
據了解,今年以來,貴州各地清理政府規范性文件、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事項,減少30%以上;省直機關清理涉及民營企業行政審批事項,共取消、下放、轉變管理方式、合并行政審批事項579項,占全部省直機關原有行政許可事項的59%。共清理、停止征收收費項目130項,降低收費標準11項,預計可減少收費金額9.1億元;省國稅局前三季度為民營經濟納稅人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減免退抵稅收34億元。
民營經濟力量勃發
今年2月,一個總投資接近4億元的項目成功著陸畢節地區,這是貴州江天集團在該區投資7.68億元新建兩條日產32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首期工程,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水泥150萬噸,年銷售收入5.5億元,納稅5000多萬元,提供400余個就業崗位。“這一年來,貴州從頂層設計和安排上致力于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助推民營經濟愿望迫切,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企業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貴州江天集團董事長方勇軍的此番感受頗具代表性。
今年是貴州實施民營經濟3年倍增計劃元年,為創造一個寬松良好的發展環境,該省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民營企業松綁,在交通、水利、能源、金融、教育、衛生、旅游、文化、體育、保障性住房等領域進一步向民間資本放寬。在政策利好下,民間投資可謂高歌猛進。
今年1-9月,貴州省民間投資完成1464.49億元,同比增長了86.6%,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43.4%;規模以上工業非公有制經濟增長了36.1%,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5.2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工業增長11.9%;全省民營經濟完成稅收454.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6%,占全省稅收收入的56.8%。
全省私營企業8.78萬戶,比去年年底新增1萬戶,超過去年全年新增數,個體工商戶首次超過70萬戶,比去年年底增加6萬戶,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193.72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2萬人;全省民營經濟完成稅收454.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6%,占全省稅收收入的56.8%。個體私營經濟從事的行業與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緊密相關的行業,從事與民生緊密相關的行業,如工業制造、農副產品和旅游商品加工、高新技術及新興產業以及餐飲住宿、批發零售、旅游等服務業。
全省民營經濟主體獲馳名商標認定和省著名商標分別達到11件和277件,分別占全省馳(著)名商標的44%、63.24%,前三季度全省民營企業申請專利827件,授權701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新增6戶,達到79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的51.9%。
全省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引進772個招商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927.65億元,同比增長329%,其中民營經濟占50%左右。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各商(協)會在黔建設投資和決定投資總額為1500億元,投資領域包括礦產、房地產、酒店、物流、影視、環保和工業園區建設等。
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近段時間以來,貴州各級都在忙著一件大事,積極籌備即將在貴陽召開的全國工商聯第十屆五次執委會和全國民營企業助推貴州發展大會。據了解,去年12月,貴州省就著手申請承辦此項工作,其目的是想借此搭建起貴州與全國500強民營企業和其他國內民營企業合作交流的平臺,促進民營企業到該省投資興業,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貴州為此精心準備了1440個、總投資1.22萬億元的招商項目,將重點突出企業招商和園區招商。
12月初,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全國工商聯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在會見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栗戰書和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克志一行時表示,民間資本的潛力是很大的,全國工商聯將發揮自己的優勢,加強與貴州省的合作,幫助貴州發展民營經濟,為貴州的經濟社會發展盡己所能、有所幫助。
全哲洙認為,落后就是希望,差距就是潛力。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貴州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貴州是一個天然的“聚寶盆”,具有強大的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從現實看,一個地區落后主要是觀念陳舊、所有制結構單一、縣域經濟不發達。因此,貴州的發展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更新觀念,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狠抓縣域經濟。其中的關鍵是要高度重視,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擴大民間投資、發展民營經濟,由此促進觀念轉變,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沒道理,抓項目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
栗戰書表示,貴州將抓住兩個會議召開的契機,進一步搶抓機遇,承接產業轉移,搭建與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合作發展平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逐步形成央企和民企在貴州經濟發展中“兩輪驅動”格局。著力引導民營企業投資與國有企業改革相結合,優化投資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空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