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謝旭人回應“與民爭利”質疑 將落實新個稅法 減輕中低收入者負擔 房產稅擴大試點范圍
一方面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遠超GDP增幅,另一方面老百姓卻覺得手中的錢不夠花,引發公眾對“財政收入增速過快與民爭利”的質疑。昨天,在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回應質疑時提出三點:財政收入與GDP公布數字收入來源、計算方法不同造成兩者差異太大;財政收入增長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各方面發展;財政收入與居民收入并非簡單的此消彼長的關系。
■釋疑
為何財政收入增長較快?
謝旭人說,財政收入增長較快,主要得益于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企業效益有比較大幅度的提高。第二原因是去年物價上漲比較多,因為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收入,是在現價的基礎上征收的。另外還有一些政策性因素,去年、前年,根據加強預算管理的要求,把地方政府原來在預算外資金專戶管理的那些預算外資金,統一都納入到了公共預算和基金預算來管理,所以這部分的收入相應也體現了增長態勢。這些收入都是專款專用。這些因素綜合形成了我國財政的大幅增長。
增長比例為何超過GDP?
去年我國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9.2%,全國財政收入增24.8%,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增長20.8%,明顯高于9.2%。
謝旭人說,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一是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是以現價計算的,而GDP公布的數字是以多年以前的價格相比較來計算的。如果按照現價來計算,去年我國GDP的增幅應該是17.4%,這個增幅與財政收入增長基本上比較接近了,特別是與中央財政收入增長幅度相比也只差兩三個百分點。
其次,財政收入由19個稅種的稅收收入、非稅收入構成,這些稅收不是都對GDP征收的。比如增值稅的稅基基本上是工業增加值和商業增加值,與GDP有對應關系,但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它的稅基是進口額,是按一定的比例,而不是按照GDP來征稅。從去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來看,增長比較快的主要就是進口環節稅收。但是在計算GDP的時候,進口量是一個減項,GDP計算起來是國內投資、消費,加上出口減掉進口,所以進口增長越高、越快,導致稅收會增長越快,但是對GDP是一個往下拉的關系。
此外,去年財政收入增長24.8%,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概有2500億元左右的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到預算管理了,公共財政收入也就增長很快了。還有,物價因素也占了10個百分點左右。
財政收入與居民收入的關系?
謝旭人表示,國家財政收入用于提供公共產品和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公眾的公共需要。所以財政收入增長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各方面發展,是一件好事。
“有人認為,財政收入增加了,企業和居民收入就減少了,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謝旭人說,實際上,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角度來說,財政收入增長以后,通過預算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以勞動報酬以及直接或間接的生產生活補貼等多種形式轉移給了城鄉居民個人,這些也是城鄉居民個人收入增長很重要的一個來源。因此,財政收入與居民收入并非簡單的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承諾
落實新個稅法 讓百姓減負
“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從去年9月開始實施,但大頭的實施工作以及減稅將發生在今年。”謝旭人介紹說,今年,要進一步落實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也減輕個體工商戶所得稅負擔。實施好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
同時,要進一步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努力提高消費能力。落實好最低工資制度,促進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進一步擴大財政補助規模,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進一步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減輕群眾在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負擔。
晨報首席記者 姜葳
記者 陳琳
新華社發
■相關新聞
房產稅將擴大試點范圍
晨報訊(首席記者 姜葳 記者 陳琳)房產稅去年初在上海、重慶兩市開展試點后,今年財政部將適當擴大范圍。在昨天的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有利于引導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有利于促進進一步發揮稅收的作用來調節收入分配,“所以我們現在財政稅務部門已經會同有關部門,與上海、重慶兩市人民政府一起,認真總結他們的試點經驗,想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推進房產稅改革的方案,適當擴大試點范圍,積極穩妥地加以推進。”
據了解,上海市、重慶市自2011年1月28日起進行了對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的改革試點。兩市試點以新購多套住房和高檔住房為主要征稅對象,并規定了一定免稅面積,對超出標準的面積征稅。
7月公布今年“三公”經費預算
晨報訊(首席記者 姜葳 記者 陳琳)昨天的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今年將會繼續嚴格控制“三公”經費,7月中央決算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后,將進一步公布2011年“三公”經費支出的情況和2012年“三公”經費預算的情況。
有記者問:“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指出,要注重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您剛才也提到要控制行政成本。請問,2012年中央單位的‘三公’經費預算相比去年是否會有所減少,在控制‘三公’經費上有什么好的建議和措施?”
謝旭人說,這幾年來,我們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的預算,加強執行管理,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別是加強會議費支出管理、旅差費用的支出管理等,同時大力推進“三公”經費以及預決算的公開。2009年財政部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調減部門預算當中“三公”經費近6億元,2010年到2012年每年預算按照零增長來安排“三公”經費,同時有所壓縮。去年又明確要求各部門用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支出不得超過2010年壓縮以后的預算規模,執行中又壓縮了2%公務用車購車經費。
近年“三公”經費情況
2010年
中央本級單位“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約94.7億元,其中,因公出國經費17.73億元,公務用車經費購置及運行經費61.69億元,公務接待費15.28億元。
2011年
中央本級單位財政預算撥款“三公”經費預算94.28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出境經費19.9億元,公務用車購置運行經費59.19億元,公務接待經費15.19億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