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訊 昨天早上,海口市民鄧先生在海墾路一家農貿市場某早餐攤點買了一杯熱豆奶,插上了攤主提供的塑料吸管。但是才吸了一口豆漿,鄧先生便感覺滿口都是塑料味。“經常買熱豆漿喝,不知道攤主提供的塑料吸管對人體是否有危害。”鄧先生為此表示擔憂。
市場目擊:劣質吸管價格低廉
日前,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向社會公布了食品用保鮮膜,塑料一次性刀、叉、勺、吸管以及不銹鋼餐飲制品三項調查報告。報告稱,北京市場銷售的一次性塑料刀叉和吸管,多數沒有標注任何信息,采用增塑劑、使用大量顏料的現象非常嚴重,顏色偏重偏艷的吸管在產品檢測中被發現了重金屬含量超標。
記者連日來在海口采訪發現,“三無”彩色吸管在當地銷售普遍,在一些農貿市場的小攤位,無廠名廠址、聯系電話的“三無”彩色吸管價格便宜,2元錢就可以買到一包60根裝的彩色吸管。
在海口市博愛北路的幾家吸管銷售攤點,記者看到,不少花花綠綠的彩色吸管裝在簡易的塑料袋里,有口徑較大的珍珠奶茶吸管、豆漿吸管和飲料吸管等,而且外包裝上大多數沒有標注任何信息。
一家攤位的老板說,質量好一些的吸管6元一包,大約有80根,便宜的2元一包,每包60根,“拿的多價格還可以再便宜些。賣豆漿的一般買的都是2元一包的吸管,價格便宜,每根也就3分錢。”
記者看到,由于不少攤位就在路邊,吸管的外包裝上布滿了灰塵,而且有些外包裝已裂開,衛生狀況讓人擔憂。
市民反映:有時會吸出塑料味
記者走訪海口多家餐飲場所、街頭各類飲品店、農貿市場早餐攤點,發現無論是街邊奶茶店還是早餐攤點,都存在濫用“三無”吸管的情況。
在金貿路一家農貿市場內,熱騰騰的豆漿被攤主裝在塑料杯內,一有市民購買豆漿,攤主便直接拿起一根彩色塑料吸管一插,遞給顧客。記者注意到,這些彩色吸管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標識,只用一個透明的塑料袋簡單包裝,包裝口敞開著,難免會有灰塵附在吸管上。
“幾乎每天都在這里買豆漿,豆漿燙時會吸出一股塑料味,最初以為是豆漿問題。”消費者勞女士說,她琢磨了很久才發現,原來是吸管帶來的怪味。
上周日,海口市民王女士帶著女兒到金盤路一家快餐店就餐,快餐店免費贈送了一杯熱紅茶。熱紅茶上來時,王女士用該店提供的吸管吸了一口,感覺有一股塑料味,就問服務員,服務員說吸管是塑料制成的,有塑料味很正常。王女士郁悶極了:“孩子很喜歡用這些色彩鮮艷的吸管,但有些吸管真讓人不放心。”
業界提醒:慎用彩色吸管喝熱飲
其實,消費者的擔心不無道理。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有關專家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表示,吸管的原料一般是高密度的聚乙烯,而聚乙烯原料分為食品級和非食品級的,食品級的要比非食品級的貴,使用不同材質制作的吸管成本差異非常明顯。沒有標識、顏色艷麗的塑料吸管生產原料可能是工業級聚乙烯,甚至是廢塑料等。
業內人士指出,一些無良的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牟利,往往會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廢舊塑料生產吸管。這種吸管在使用時,塑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隨之溶解在水中,長期使用會對人體的肝臟、神經系統造成危害,遇到高溫分解時,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記者從我省質監部門了解到,按照相關規定,一次性塑料吸管屬于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必須獲得質監部門頒發的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證證書。在外包裝上,必須有QS標志,并按照國家法規標注相關的使用材料、廠名、廠址。“如果這些相關信息都缺失,消費者最好不要使用這些問題吸管。”質監人士提醒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