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經濟學家許小年在參加社交與咨詢分享平臺“正和島”上線活動時表示,我國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正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僅形成了經濟的現代化,而核心的法律、政治制度及人的觀念并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他認為企業家和制度之間的這種摩擦將長期存在。
許小年表示,雖然絕大多數企業家愿意在一個透明、公平和合法的環境中開展競爭,但是由于制度的落后,規范的市場經濟在短期內是無法形成的。
時隔兩年之后,非公經濟“新36條”部分實施細則近日終于陸續敲定。各部委密集出臺政策,表示要打破壟斷壁壘引入民資。但有經濟學家及企業家質疑,相關細則并無實質內容,且由于很多壟斷性行業的管理體制、定價體制不透明,民營企業很難真正進入。
針對目前民營企業家面臨的一系列制度及法律困局,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當天指出,雖然中國企業家有一個共識,就是不應該違法,但有些法本身合理不合理的問題仍值得探討。
張維迎認為,如果法律不合理的話,執行這個法律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可能比不執行更嚴重。他最后表示,要解決行賄問題,必須徹底地真正地解決政府權力過大的問題,只要政府權力過大不解決,是沒有希望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