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訊 沉寂多年的上海手表,曾經以一款陀飛輪表,順利重返消費者的視野。如今,在電子商務的春天里,老字號如何講出新故事?最近,上海牌手表“觸網”推新品,開辟新陣地。老品牌是上海的一筆重要財富,面對當前轉型發展的新形勢,老品牌如何創新思路,走出精彩一片天?
打破“只賣120元”舊概念
2005年年底,當一款標價10萬元的陀飛輪表第一次擺進展示柜時,上海表業總經理倪海明始終懸著一顆心。三個月后,這批因為“膽小”而沒敢多做的手表,被全部搶購一空。倪海明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沉浮多年的上海手表,找到了涅槃重生的市場空間。”
讓上海表業重振旗鼓的,正是那款陀飛輪紀念金表,其鐘表調速裝置,代表了機械表制造工藝中的最高水準。彼時的上海手表,經歷過40年售出1.2億只的輝煌,也經受了企業資不抵債、破產倒閉的陣痛,重新組合后的上海表業股份有限公司,把目光瞄向世界鐘表技術的最高端,潛心數年研發,推出國產陀飛輪表。
倪海明說,經過十年的不斷改進,“上海牌”陀飛輪手表的主要技術指標,已與瑞士名表非常接近,個別指標甚至有所超越。比如,標價30萬元的軌道雙陀飛輪表,放眼全球,只有瑞士名表寶璣擁有這種技術,后者的售價卻要360萬元人民幣。
陀飛輪技術給“上海牌”注入了新活力。現在,上海表業每年的銷售業績中,陀飛輪手表的銷售額占了四成。也有人提出疑問,國產陀飛輪表的價格不足世界名表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國產手表的品牌價值依然在“低空飛行”。倪海明說,“上海牌”陀飛輪系列中,賣得最好的是售價一萬多的普通款,這類普及型產品,滿足那些追求高端手表工藝、又要與自身經濟實力匹配的消費人群。而“上海牌”的頂級產品,卻大打“時尚化”“保值化”的牌。上海表業堅持高檔路線,就是為重塑品牌價值,打破“上海牌”手表“只賣120元”的舊概念。
老品牌網上開講新故事
電子商務的春天里,“上海牌”老字號,又開始講新故事。
按照上海表業的設想,未來五年中,每年要開出一家專賣店。但囿于地段、成本等條件,這個計劃一直進行得很謹慎。
倪海明算了一筆賬,僅僅只算鋪貨貨值、人工費用,開一家專柜的成本在80萬-100萬元,加上進場費、管理費等費用,渠道成本要占到銷售額的55%,“如果把銷售渠道放到網上,不僅不用囤積貨源,還騰出更多的讓利空間,廠家的利潤一點不會少。”
頭一次試水進入電視購物渠道時,“小心準備”的600多只表,三周內迅速賣完。2011年底,上海表業與東方網合作網上銷售,半年銷售額就超過200萬元,其中,由東方網總代理的“建黨90周年”紀念表很快售罄。今年,嘗到甜頭的上海表業推出龍年陀飛輪紀念表,這也是“上海牌”的首款生肖紀念表。
網絡銷售為老字號帶來新活力。今年上海表業的銷售任務是2000萬元,明年這個指標要提高到8000萬元,“老字號進入新的銷售陣地,這給大家都帶來了信心。”倪海明判斷,未來幾年,上海手表銷售額中,網絡銷售的比重會超過50%。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