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車:這兩年豪華車市場以遠超行業增速的速度發展,但任何事物都會有一個極限值,您認為在未來十年內,豪華車市場會進入飽和狀態嗎?您認為影響未來豪華車市場的因素有哪些?
趙英:至少未來10年內豪華車市場不僅不會到頭,反而仍會呈現出一個比較高的增長態勢。我得出這個結論,一是基于目前的GDP增長水平一直還在保持較高的增長;二是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中產階級的上層精英人士越來越多,這些人士將是未來豪華車的消費生力軍。當然,如果未來豪華車的進口關稅調整,也會是影響豪華車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
鐘師:我覺得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有必要把豪華車的概念清晰一下,一般而言,我們把中高級車以上級別的高檔車都稱為“豪華車”,從三十來萬的寶馬3系等車型,延伸到數百上千萬的超級豪華車,我覺得我們今天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把視野集中到相對大眾一點的豪華車品牌上,可能更有意義。
崔東樹:以進口車為標志的豪華車總體處于擴張期,近幾年仍有較快增長潛力,但長期壓力會體現。這兩年豪華車市場以遠超行業增速的速度發展。但任何事物都會有一個極限值,在未來十年內,豪華車市場會進入飽和狀態。豪華車的飽和狀態也就是消費者對各類車型的選擇進入相對穩定狀態,豪車跟隨市場的總體狀態波動,難以出現獨立行情。
賈新光:我對豪華車市場未來10年的判斷,也是認為還會出現一個相對較高的平穩增長態勢。現在整個奢侈品消費快速增長,不是只是汽車的問題,這個消費背景代表著什么?這背后是一種炫耀式消費,這種社會現象不會根除,豪華車市場的增長會持續下去,但是增速會放緩并穩定下來。
古清生:你們太樂觀了,別說10年,就是100年、200年,豪華車市場也會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一是因為中國人的面子觀念實在是太強了,我現在自己做生意,能感受到開一輛奇瑞汽車出去所受到的鄙夷眼光;二是很多人覺得從環保、降低排放的角度來說,豪華車會逐漸式微,我覺得這是偽命題,很多東西對環境的影響都要比汽車尾氣排放高,用環保概念來唱衰豪華車市場是不成立的,何況我們也不是講究低碳環保的民族。
搜狐汽車:未來十年,豪華車市場可能出現一些什么大的變化?
趙英:不排除未來的關稅調整,豪華車市場更迅猛發展的可能。
鐘師:我覺得消費群體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目前豪華車的消費者主要是改革開放后下海獲得成功的人士,一些從事資源開采而爆發起來的人,如煤老板,部分官二代、富二代,還有一些社會精英,我覺得未來豪華車市場的消費主力應該是中產階級中相對高端的階層,如一些律師、大學教授等。
賈新光:近期路虎和英菲尼迪都宣布要在中國國產,這可能昭示著未來還會有一些豪華車品牌以本土化策略進入中國市場,在國產后,豪華車的價格往下延伸,而且豪華品牌不斷推出一些入門級的車型,以連接更多消費者,這應該是未來一段時間顯性趨勢。
翟勤:我覺得關于未來趨勢變化的問題,可能會出現這兩種情況,一是豪華產品類別的變化,二是如賈老師所說的消費群體變化。所謂豪華車產品類別的變化,比如說,目前國人主要購買的都是豪華轎車或者豪華SUV,但比如在美國,一些富人炫富就會去買像福特“猛禽”這樣的大皮卡,這就反映出一個消費觀念的差別,在中國人的印象中,皮卡是很低端的產品。再比如說,這幾年時間,豪華車的定制業務也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在消費群體發生變化后,對產品的內涵需求也會發生變化。
搜狐汽車:隨著更多豪華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德系三大豪車絕對領先的格局是否會遭遇挑戰?德系三大內部的排位是否也會出現變化?
鐘師:從全球消費格局來看,還是歐洲的豪華車品牌更為強勢,日系、包括美系的豪華車品牌都不可能對德系三強的格局產生威脅。為什么說其他豪華車品牌不可能超越歐系品牌,這里面是一個歷史積淀和文化傳承的原因,汽車在歐洲起源,在此基礎上有了更高端的產品,這是大家對它們能認同的根本原因。如果用同樣的材質和生產工藝,我們能創造出一個豪華品牌嗎?不能,因為沒有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至于說德系三強內部的拍名,從目前來看,寶馬在中國市場的追趕態勢很迅猛,但三者之間呈現出交替上升的可能性很大,關鍵看他們各自在中國市場采取的策略是否得法,目前看來奔馳要弱勢一點,但不要想當然地就認為它絕對弱勢、無視它的存在,不排除奔馳通過快速調整從而迎頭趕上的可能。
翟勤:接著鐘師的話說說,我們能否產生豪華品牌的問題。說得再淺顯一點,就是紅旗品牌能否順利復活,我認為是不太可能的,如果紅旗從誕生之初就一直好好經營,那么還是很有希望的,但它的歷史斷掉了,失去了豪華車品牌最重要的精神內涵。
賈新光:說說德系三大豪華車的內部排名問題,我覺得寶馬很有希望超越奧迪,成為在華第一大豪車品牌。寶馬如今的凌厲攻勢很明顯,而且與奧迪間的產銷差距越拉越小。奧迪過去的成功與公務車采購密切相關,但如今這種因素正在急劇消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