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信息的披露,較汽車產銷通常要遲一個月左右時間。隨著1-4月產銷數據出爐,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隨之問世。一季度我國汽車產銷478.42萬輛和479.27萬輛,同比分別負增1.83%和3.40%,其中乘用車產銷377.12萬輛、377.37萬輛,生產微增1.10%、銷售微跌1.25%。與汽車產銷相對應的主要經濟效益數據,多數處于微增長狀態,比產銷數據還好看些。
總產值和銷售產值增速
全行業11606家汽車企業一季度工業總產值12392.43億元,增長10.20%。其中349家整車制造企業工業總產值6007.82億元,增長7.07%;9099家零部件制造企業的工業總產值5121.98億元,增長14.38%。全行業11606家企業一季度工業銷售產值12131.76億元,增長8.97%。其中整車制造企業銷售產值5871.49億元,增長5.18%;零部件制造企業的銷售產值5024.83億元,增長13.99%。
重點企業主導行業發展
一季度上汽、東風、一汽、長安、北汽、廣汽、奇瑞、長城、華晨、江淮,以及吉利、比亞迪、重汽、陜汽、東南、慶鈴和宇通等17家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的集中度已經超過90%。主要經濟指標快報顯示,它們的經濟效益比1-2月有所好轉,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利潤和利稅總額等,均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主導行業發展。
經濟效益指數低于同期
指數表明社會經濟現象動態的相對數,其質量指數反映經濟活動質量變動。一季度重點企業(集團)總資產貢獻率23.13%和成本費用利潤率13.01%,同比略高,反映一季度其資金占用的經濟效益尚可;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72.99%,同比雖低 22.23點;但較1-2月提高33.53點,說明重點企業(集團)資產具有較高的收益能力。
另幾個指數同比略有微降,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資產保值增值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52.45(萬元/人),同比依次下滑2.76、0.12、1.37、2.10點。
營收微增長降幅趨收窄
一季度重點汽車企業(集團)營業收入5941.94億元,微增0.44%。多數企業低于上年同期,與1-2月比,降幅出現收窄,有6家的營業收入高于上年同期,華晨和比亞迪增速超20%,一汽和上汽增速10%;有11家集團的營業收入低于上年同期,北汽、長安、東南、金龍、東風和廣汽降幅一位數,與1-2月比較,北汽、長安、江淮、奇瑞、東南、金龍、重汽、廣汽和慶鈴的降幅,都有收窄表現。
利潤和利稅增長兩位數
一季度重點汽車企業(集團)實現利潤677.68億元,由1-2月的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同比增長28.11%;實現利稅總額1083.15億元,同比增長20.89%,其中營業稅金及附加205.86億元,增長4.80%;增值稅199.61億元,增長17.03%。企業(集團)之間的利潤差距較明顯,17家重點企業(集團)中,4家增速高于上年同期,利潤474.69億元;11家負增長,利潤204.39億元;另2家虧損,虧損額1.40億元。
經濟指標稍好原因探析
一季度汽車產銷負增長,為什么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值等數據還算好看?探析原因有三:一是國家對汽車業的投資增長仍較快,比重有提升,國家對汽車制造業投資1180.70億元,同比增長38.6%;汽車業投資占全國投資比為2.5%,增加0.3個點。二是行業出口交貨值增速高,整車制造業交貨值154.94億元,增長14.34%;零部件制造業交貨值405.52億元,增長17.64%。三是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至去年底汽車保有量9350萬輛,增長近20%,售后維修市場零部件需求進一步增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