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PM2.5成為人們熱議的環保高頻詞,而汽車尾氣排放對北京的PM2.5數值有很大“貢獻”。怎樣才能從源頭解決汽車尾氣問題?近日本市一名小學生發明了一款“汽車口罩”,可以使汽車廢氣排放量降低60%。
想給汽車“戴口罩”的學生是西城區文興街小學六年級1班的于晨。自從媒體報道了PM2.5的各種危害之后,于晨就開始考慮如何能讓PM2.5的生產大戶——汽車減少尾氣排放量。“我覺得汽車尾氣就是從排氣管里排出的,所以只要在排氣管加上過濾、凈化裝置,就應該能解決尾氣問題,這跟人戴口罩的原理差不多。”
通過查閱資料,于晨了解到,汽車尾氣中PM2.5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和氮氧化物,在咨詢了相關專家之后,他決定用吸附能力極強的活性炭做凈化材料。
他讓爸爸幫忙,花128元從網上買了最容易買到的凈化用柱狀活性炭和蜂窩狀活性炭纖維濾網,自己動手做了一個簡易過濾器。過濾器的原料就地取材,是兩只易拉罐和一個茶葉盒。兩只易拉罐分別剪去底部,再將茶葉盒打出直徑與易拉罐相同的圓孔,焊接在兩只易拉罐中間,用金屬膠涂抹接頭處,以防漏氣,“汽車口罩”的基本構造就完成了。再將炭纖維過濾網和柱狀活性炭裝滿茶葉罐。最后將“口罩”套在汽車排氣管上,用帶孔橡膠塞填充縫隙做好固定,就可以使用了。
于晨借來檢測儀器,對自己做的“汽車口罩”進行了效果檢測:汽車的兩個排氣管,一個排氣管戴“口罩”,一個不戴“口罩”,分別測量汽車在怠速狀態下的氣體數據。結果顯示,汽車戴上“口罩”之后,尾氣中炭黑含量從31.12%降低至12.10%,氮氧化物含量從0.032%降低至0.0120%,PM2.5含量從695微克/m3降低至272微克/m3。炭黑、氮氧化物含量和PM2.5含量均降低了60%。
“這種‘汽車口罩’大家自己在家就可以制作,原料不貴,而且填充在茶葉罐里的炭還可以用水蒸氣進行脫附再生,循環使用。”于晨覺得,自己的小發明既經濟又實惠。他還特意詢問了修車行的師傅,加上自制“口罩”,汽車是否會受到影響?師傅們認為這個小裝置不會影響汽車的正常行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