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保守估計,產個60萬元沒有問題,要不是花期陰雨造成減產,收入應該不止這些。”近日,筆者到岑鞏縣客樓鄉安山村采訪種桃大戶曾朝坤,談到今年水蜜桃的收成時,他樂呵呵地這樣說。
2003年,在鄉黨委政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幫助下,通過土地流轉,安山村的曾朝坤、楊秀強等4個大戶和20多個小戶順利種植了1000多畝水蜜桃。
2007年,掌握了水蜜桃種植技術并賺得“第一桶金”的曾朝坤,大膽將果園場面積增加到了400余畝,成為全鄉赫赫有名的“桃王”。2010年后,曾朝坤桃園的年產值保持在60萬元以上,純利潤保持在40萬元以上,成了遠近有名的“綠色富翁”。
如今,靠種桃發家致富的曾朝坤不僅建起了“小康樓”,屋里安裝了液晶電腦、液晶電視和太陽能熱水器等家電,還買了一輛“廣本”轎車,過起了富裕時尚的新生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看著種植水蜜桃的人家過上了殷實的好日子,客樓鄉群眾種植水蜜桃積極性高漲,全鄉種植面積從當初的60畝躍升到目前的6000余畝,連片上百畝種植水蜜桃的群眾就有20多戶,年產值均在20萬元以上。
為了促使水蜜桃產業發展壯大,實現規模效益,曾朝坤、陳智等種桃大戶與其他種植戶協商,簽訂協議,訂立章程,成立了客樓鄉水蜜桃專業合作社,社員除以客樓為中心外,還向岑鞏縣的思旸、平莊、凱本、龍田等鄉鎮和鄰縣石阡的接壤村寨的種植戶輻射延伸,目前該社擁有社員100余戶,大家精誠團結,形成合力,“抱團”闖蕩省內外市場和泰國緬甸等國外市場。
如今,客樓鄉已經成功注冊了思州頤紅水蜜桃產品商標,建成200畝以上連片種植示范基地7個,今年掛果的2400畝桃園實現年產值1200余萬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