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出臺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政策,又通過建立危重病、大額醫療費用病人的二次補償機制,進一步擴大了參合農民受益面和受益程度。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的鄉村干部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合作醫療的優越性在偏遠的山鄉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今年3月,翠里村的困難戶楊志高在家不慎將手摔傷,造成骨折送醫院治療,花費了13857.27元。這筆費用對于他來說,不啻一筆“巨款”。在得知楊志高受傷的消息后,翠里鄉干部及時幫助楊志高向有關部門遞交了申請,在出院后1個月內,楊志高總共報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金11590元錢,并從鄉民政部門領到了1130元醫療救助金,實際他自付金額才1137.27元。楊志高連聲感謝:“合作醫療保障幫了我的大忙,要不醫藥費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感謝黨、感謝政府!”
這只是翠里鄉政府大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和積極幫助困難群眾的一個縮影,當地干部針對部分參保群眾對醫療報銷的程序和額度都不熟悉了解的狀態,積極采取發放宣傳材料、編印社會保險知識問答、舉辦醫療保險培訓班等形式,大力宣傳醫療保險政策,方便參保群眾就醫和報銷。同時,本著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事的工作要求,鄉干部主動加強與村干部溝通聯系,盡量讓農民群眾享受到更好的醫療待遇和服務,努力把這項惠民政策辦好、辦實。2011年上半年,翠里鄉參加合醫的農民群眾,因生各種病共花費214078.76元,農合報銷149109.29元,占花費總額的70%,民政救助34170元,占花銷總額的85%,實際由農民群眾自己支付的錢只有30799.47元。(劉德美 湯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