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訊 早晨聽廣播說,蘇北的大蒜收購價又漲了,邳州市18日的鮮統蒜的收購價每公斤只有2.4元,21日每公斤已經漲到3.2元,這幾天還在漲。減產是導致漲價的最主要的原因,多位購銷大戶對今年行情表示樂觀,有人預測今年的大蒜行情和2010年差不多。隱隱感覺,“蒜你狠”可能卷土重來再次“姜你軍”,消費者又要小緊張一次了。
中國人很擅長造詞,近幾年體現在農產品[0.00 0.00% 股吧 研報]價格上更是才華橫溢。如大蒜漲價造出“蒜你狠”,生姜漲價造出“姜你軍”,黑豆漲價造出“豆你玩”,鴿子漲價造出“鴿你肉”,蔥漲價就有了“向錢蔥”……智慧而諧趣的中國人,總是用這樣的方式調侃著自己的無奈。
由于從小生活在農村的緣故,感覺一向實在的農民在來年種植什么經濟作物方面習慣跟風,也就是簡單地跟著前一年賺了錢的鄰居走,賺錢的鄰居種什么,他就種什么,結果造成果蔬的農產品市場價格在不同的年份時高時低的現象。面上種植少的,當年賣個好價錢;面上種植多的,送到農貿市場有時白送都沒人要。在十年、二十年前,這種現象局限在一個縣,最多是一個地級市的范圍內。
然而,現在此類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動輒幾天之內迅速遍及全國。在信息和交通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小宗農產品能出現如此大幅度的迅速上漲,并且引發民眾造詞,是否是對農產品信息服務和價格調控不利的調侃呢?如果是,就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民以食為天。蔬菜等農產品每天都要上億萬家庭的餐桌,小宗農產品的大幅漲價也許不會影響市民餐桌問題上的根本利益,城里的市民朋友或許只需調侃完了事。但是,一旦引發來年全國性大面積的跟風種植,導致嚴重積壓和過剩,就嚴重影響了農民,尤其是農村種植戶們的根本利益。農民兄弟傷不起,這是當前果蔬種植業的一大風險。
市場不是萬能的,服務農民群眾更不是喊口號或教條式的貫徹文件精神,對出現的新問題,需要“市長們”亮亮相,尋找更有效的解決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