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于一些具備一定實力的民營企業來說,在具體項目的投資上,謹慎和觀望仍然是普遍存在的心態。一位民營煉化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雖然在能源領域已經開始對民營企業開放,但是細則不細,讓企業難以有所行動。
“以我們企業為例,如果能進入能源上游的勘探開發領域,投資的資金沒有問題,但是效果如何,特別是在打破民企身份差異上的效果,現在還很難說。”上述人士說。
上述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重點行業領域改革,進一步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不利于民間投資發展的投資審批事項和管理法規。民營企業也需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主動積累資本、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切實提高“破門”、“進門”能力。
地方頻拋繡球
雖然引導民間投資的實質效果還沒有出來,不過,一些地方政府在本輪經濟下滑的背景下所提出的引導民資的政策,仍然受到了來自民間資本的高度關注。
以鐵路項目為例,自鐵道部將城際鐵路修筑權全盤下放地方后,各地方修路熱情高漲,紛紛擬定上馬項目。而在引入民資方面,更顯得積極和誠懇。
日前,廣東省已率先公布了44個面向民間資本公開招投標的重大項目,這批項目總投資2353億元,其中7個為鐵路項目,共計1025.9億元,5個為城際鐵路項目。據了解,這些項目實行競爭性配置,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面向市場,鼓勵民間資本采取獨資、控股、參股或者以BT、BOT、PPP等模式參與投資建設運營。
在貨運線路方面,備受各界關注的蒙西至華中運煤專線也率先大規模地引進企業投資,發改委方面要求在蒙西至華中運煤專線中鐵道部不得絕對控股。該線路預計投資近1600億元,投資主體為鐵道部、沿線七省區政府以及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等。
地處西部的甘肅省在引導民間投資發展方面已邁出實質性的一步。7月27日,甘肅省發改委、省財政廳聯合下發通知,明確規定在安排政府性資金時,要對民間投資主體同等對待,使民間投資主體享受與政府投資同等待遇。
通知要求,在安排地方財政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資金時,對符合有關政策規定和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采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予以支持。在申請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時,對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各級財政、發改部門要按規定提出有關申請。
而作為國內經濟發展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廣東,目前正探索如何規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讓民間資本更加規范化和陽光化。在不久前公布的《廣東省建設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出,要加快完善金融組織體系,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