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麓,清水江畔,天微亮,臺江縣臺拱鎮梅影村村民歐陽鵬發動自家小貨車,看著滿車廂新鮮的蔬菜,美滋滋地對家人說:“放心吧,不到中午12點就揣著鈔票回來了!”
歐陽鵬告訴記者,多虧州里這幾年開展“一戶一技能”活動,讓老百姓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本領,鼓足了腰包!現在,每年光靠種植、養殖就能收入好幾萬塊錢,日子越過越紅火嘍!
2006年,黔東南州出臺《關于深入開展農村“一戶一技能”創建活動的意見》,要求各地以家庭為單位,以農戶掌握一門以上技能為切入點,以一戶一規劃、一戶一路子、一戶一對子為措施,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強化黨員特別是基層黨組織書記創業帶富能力,致富農村。
黔東南州派出黨員干部和駐村指導員進村入戶,調查家庭情況,結合農戶家庭情況和意愿,指導農戶結合實際明確增收目標、確定發展項目、制定項目推進計劃,州農委、扶貧辦等涉農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幫助群眾發展生態畜牧、油茶、茶葉、中藥材、無公害蔬菜、特色養殖業等創業項目。
過去種田靠人力,現在種田靠科技。說起“科技特派員”吳光美,施秉縣楊柳塘鎮翁塘村村支部書記周長英心懷感激,吳光美幫助和指導老周種植頭花蓼,碰到難題,通常一個電話吳光美就來田間地頭解決,如今,僅此一項老周年收入逾3萬元,還帶動許多農戶種植增收。“一戶一技能”讓家里收入翻番,有技術在手,今后生活不用愁,凱里市龍場鎮平寨村村民羅有安說。
黔東南州開展“一戶一技能”活動以來,通過農村黨組織引導、黨員示范帶動、群眾廣泛參與,全州農業產業逐步向基地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發展,向“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方向發展,建成州級示范點100個、縣級示范點143個,示范戶達10萬余戶,形成三穗麻鴨、從江香豬、榕江臍橙、岑鞏思州文旦柚、丹寨卡拉鳥籠等一批特色產業,“一戶一業、一村一品、一鄉一特”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