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宣布,自本月下旬開始,再次對16個省市貫徹落實樓市調控開展專項督查。
對于去年的督查工作,筆者頗有感觸:首先,督查組的工作是認真負責的。一到地方就召開相關部門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研判當地樓市形勢,并積極到樓盤、工地進行考察、調研;其次,地方政府的應對,總體呈積極配合的姿態,從準備材料的完整性,到安排考察點的代表性,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我們期待本輪督查總結以往經驗,進一步廣開言路、增強透明度,加強約談問責機制,讓一些“不守規矩”的行為得到應有處理、以儆效尤,以鞏固樓市調控成果。
二季度以來,我國的樓市調控形勢嚴峻。據一些市場機構統計,目前全國超過30個城市出臺樓市微調措施,包括放松限購、放寬公積金政策、放寬土地出讓條件等。盡管大部分微調政策遭遇“見光死”,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市場的預期。
從統計數據看,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的城市有25個,達到了2011年9月來的新高。而房價環比下調的城市數量也創造了2011年10月來的新低,僅21個城市環比下調。有業內人士據此認為,“樓市出現事實性回暖”,公眾更為擔心的是,在“宏調筑壩、微調放水”的當下,“短期回暖”是否變成“報復性反彈”。
由此,督查組的重任之一就是,查堵“放水”漏洞,堅定調控信心,為公眾釋放更清晰、更精準的調控信號與目標。(作者: 黃深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