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再次見到養雞專業戶李忠原時比幾個月前見他時皮膚要黑一些,一身衣服沾著泥土,額頭上布滿汗珠。一個勁地說,“等我洗洗手,給你們倒杯茶水。”
“要不是約好的2點鐘你們到我家,我現在還在山上管護雞呢,這幾天太忙了,在自家林地砍些木頭準備搞農家樂,還要在租用的田地里除草準備種荷花、養魚,累得人都散架嘍。”
這次見到李忠原比上次見他時,少了第一次見面時的靦腆,話明顯多了些,他引記者來到孵化房內,看他如何孵化雞,只見臺板上放滿了不大不小的綠殼、白殼的雞蛋。“要保證雞的品質,這些待孵的蛋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
這年頭,他養殖的雞引來一批慕名的食客,他心里充滿了自豪。他堅信養殖高端雞的路沒有錯。何為高端雞,出欄的時間、養殖方法等很有講究。他說,“別的不說,人家養雞,兩個月就可出欄,而我養殖的雞,最少也得五六個月才可以出欄,別人喂飼料,而我除了小時喂些包谷外,長到1斤多后,全部放養到林子里找昆蟲、野菜吃,所以養殖出的雞就是好吃,有時過年過節賣到四五十元一斤,照樣有人賣。”
說起養雞技術,李忠原說得頭頭是道,這幾年養雞的起起落落,讓他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他的客廳兼廚房的桌子上,擺放著一臺電腦,這在偏遠的山村是一件稀奇的東西,而在李忠原手中運用自如。“現在養殖雞的技術基本掌握了,可如何經營農家樂,養魚等知識還要再多學習,電腦也就成了我的好幫手。”
他作為回鄉創業青年,辦養雞場紅紅火火,得到當地鄉政府的認可,也受到鄉親們的敬重,被推舉為村民組組長,看到鄉里投資不足鄉村旅游受挫時,李忠原主動替政府分憂,將一些田主動承包下來,種植荷花后養魚,滿足游人在賞花的同時還能享受釣魚的樂趣。他每年因此要到市場上買米給租給他田的農戶,他知道這樣做要賠本。
記者問為什么這樣做時,他說:“能為政府分憂,為家鄉做點事,值。”
這兩天他的電話費也明顯高了許多,他要和在廣西打工的同村村民張寶權通話協商,每年給他800元,請他把土地租出來,上級部門準備在村子上游建一小山塘解決村里的灌溉……
忙完了村里事,他又得忙自己的事。“我不僅把雞養好,你們秋天來后,就可以看到我建的農家樂了,還有種植荷花和成群的魚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