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和諧人壽。2008年末,尋訪和評審貴州十大長壽之鄉大型評審活動在貴州大地拉開序幕。
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貴勝江南。
600多年前,劉伯溫放眼天下,預言未來。
103歲的楊正英老人現場表演穿針“絕活”
貴州何以勝江南?
當貴州的長壽畫卷被徐徐展開的時候,當支撐貴州長壽畫卷的背后秘密被一點一滴發掘出來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佩服古人驚人的預見能力。
目前,我省有百歲以上老人718位,占人口比例的1.82/10萬,明顯高于全國1.45/10萬的水平。有36個縣(市、區、特區)百歲以上老人比例達到或超過2/10萬,另有4個非常接近,占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的44%。貴州孕育了147歲的“中國長壽之王”龔來發、114歲的“2008首屆中國十大壽星”高務雖。
研究表明,貴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多姿多彩的原生態文化,各民族人民團結和睦,與自然和諧共處,使貴州成為長壽宜居的好地方。
山靈水秀人長壽
省會貴陽,綿延數十公里的兩道環城林帶,將一座百萬人口的大城市緊緊地包裹起來,仿佛一道綠色的屏風。黔靈山郁郁蔥蔥,四季常青。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老人涌入公園鍛煉、練嗓、用巨筆蘸泉水在地上練習書法。白發翁揚鞭一揮,300多斤重的“超級陀螺”在地上飛快地旋轉著,發出嗡嗡的響聲……103歲的老人謝素珍在子孫的陪同下,沿著盤山道,一步步拾級而上,給黔靈后山獼猴喂食。
在這片森林里,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5萬個,這種被稱為空氣維生素的物質,被長壽學家公認為益壽的重要因素。這里的負氧離子含量,絲毫不遜色于世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
在青巖、鎮遠、龍里、舊州、天龍、西江、谷隴,處處有長壽老人的身影。黃平縣谷隴鎮,4萬人口中有20位百歲老人,其百歲以上人口比例高達50/10萬以上,遠遠高于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的廣西巴馬的30/10萬。
打開地理書發現,武陵山、苗嶺、烏蒙山、大婁山從東南西北拱衛在貴州這片福地樂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梵凈山后認為,中國有兩個地方最清凈,一處是珠峰峰頂,一處是梵凈腹地。就在這片清凈之山、開心之山中,江口、印江百歲老人比比皆是。
山無水不秀,水無山不靈。在大山間流淌的赤水河、氵舞陽河、清水江、都柳江四條江河流域內,聚集了仁懷、赤水、都勻、平塘、獨山、黃平、施秉、鎮遠、岑鞏、麻江、臺江、三穗、天柱、從江14個百歲老人比例超2/10萬的縣市,四條江河被稱為長壽河。
探尋“壽星之州”黔東南
驅車行駛在黔東南,所到之處,映入記者眼簾的都是青翠的山,碧綠的水,使人置身在一個綠色的世界。黔東南有123位百歲老人,是貴州省百歲老人最多的州,號稱“壽星大州”。
103歲的楊正英老人家住黃平縣谷隴鎮雙山村,四世同堂,全家68口人。老人是苗族,喜食蔬菜、苗家酸湯,不喜甜食,可喝少量啤酒,不拄拐杖走一兩里路。天氣好時,喜歡出去串門兒,和老姐妹聊天。老人耳不聾,眼不花,平時還在家里幫忙做點簡單家務。老人當場給記者表演了穿針引線的“絕活”:她戴上老花鏡,眼不花,手不抖,左手捏線頭,右手拿針,對準針眼一穿就成,干凈利索。
黔東南緣何能成為一個孕育如此眾多長壽老人的搖籃?
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道出了其中的奧秘。首先是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省內10個重點林業縣,黔東南就占了8個,其森林覆蓋率達到62.8%。其次是濃郁、純樸的原生態文化,平靜、和諧的生活狀態。黔東南州雖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人文活動非常豐富,百姓幸福指數高。老人心態平和,心情愉快,家庭和睦,大部分長壽老人身體健康,生活簡單。黔東南州對老年人制定了相關的優待補助措施,為老年人長壽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求解長壽現象
貴州醫療條件相對落后,可是貴州長壽老人的養生方式是別具一格的。當龔來發成為中國長壽之王后,不少慕名者紛至沓來,尋求長壽之王的健康食譜?勺罱K令大家大失所望,龔來發沒有吃過任何養生保健品,而是食用當地五谷雜糧,喝河水山泉,吸旱煙,不穿鞋,經常勞動,沒住過醫院。首屆中國十大壽星高務雖老人生活并不富裕,但家庭和睦,子孫孝順,老人生活很有規律,每天吃當地生產的米,喜食蔬菜粗糧,喝些啤酒。
貴州省老齡委有關負責人分析說,貴州百歲老人長壽的原因呈現以下共同特點:大多生活在青山綠水的農村;一生喜勞作,絕大部分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早睡早起,飲食起居很有規律;平時喜好低熱量、低脂肪和多蔬菜飲食;善良本分,開朗樂觀,脾氣溫和;家庭和睦,晚輩孝順;很少就醫吃藥。貴州長壽老人沒有受到過多雅文化的熏陶,但卻享受著貴州最質樸、最原生態的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