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家的神話和西家的傳說
革家,麻塘革家寨距凱里市中心20公里,有獨(dú)立的民族語言,保存著完整的民族習(xí)俗和文化,是凱里市待識別的兩個少數(shù)民族群之一。革家女子服裝比較奇特,少女頭帶紅纓帽,結(jié)了婚的婦女頭戴花冠帕,生過小孩的頭上是月亮,未生小孩的是太陽,皆有弓有箭,稱射日帽,下著百褶短裙,小腿扎刺繡綁腿。革家男子和女子的頭飾上有射日圈,背部也有射日圖。神龕上供奉的紅弓百箭便是他們對祖先的紀(jì)念。原來,革家人是后羿的后代。
看革家婦女,整個一個“花木蘭從軍”的感覺。原來還真有類似這樣的一個故事。哥哥打擂受傷,妹妹偷哥哥的衣服去頂替,居然贏了,哥哥為感謝妹妹,把盛裝給了妹妹,所以現(xiàn)在男人女人的服裝都是有盔甲的。
西家,西家石龍寨離麻塘革家寨很近,石龍寨四周散布著老虎石、搖動石、碗架石、龍口石、水牛石、背崽石、姊妹石、青蛙石、牛角石等十大天然景點(diǎn),每個景點(diǎn)都長得玲瓏別致,活靈活現(xiàn)。人稱“十龍歸位”。
不過與之相比,這個居住在山坳里的寧靜小山莊更讓我著迷。小村四面青山環(huán)抱,古樹參天,村口荷塘像一片溫潤的墨玉,讓我想起那首名為“荷塘月色”的歌。特別是進(jìn)村時,居然看到了滿樹的梨花。在這里本不該是開花季節(jié)的十月,讓我的心也有花開般的感覺。關(guān)于西家的來歷,我問了村里的羅支書。他肯定地說,西家是西夏的后代。宋朝時我們羅姓逃到江西,明朝時搬到貴州,現(xiàn)在黔東南有3500人左右,凱里市的西家人有大的活動都要聚會的。西家,女人包頭帕,男人穿袍子都是游牧民族的特點(diǎn)。西家原來居住的地方土地廣闊,沃野千里,背靠三座大山,但官府定了移民政策,只好攜家?guī)Э冢瑴I遷徙。為紀(jì)念遷徙的艱難和遙遠(yuǎn)的故鄉(xiāng),西家婦女頭帕一直包成三個角峰。
以往西家人用木桶背水,其習(xí)俗來自一個古老的故事,相傳明朝時西家人出了一位宰相羅賽俊。羅才識過人,遭到小人妒忌。一次有外國使節(jié)向皇上進(jìn)貢了一對漂亮的金桶,妒者自己弄壞了一只卻誣陷說是羅搞壞的,皇上大怒,羅從容應(yīng)答:“皇上息怒,外國使者送來兩只桶,居心叵測,欲與我主平分江山,我砸爛一只惟愿君主一統(tǒng)(桶)天下。”龍顏大悅,但責(zé)成西家人只能用一只桶背水吃。西家人這種習(xí)慣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走出西家,我對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戀戀不舍真想如那支歌里唱的:“我像只魚兒在你的荷塘,和你一起守候那皎白月光……”
凱里,這片根植著童話傳說的土地,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武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