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訊 配方奶粉是很多小嬰兒的口糧,直接關系到寶寶的身體健康。不信任國產奶粉,因而四處尋覓“更安全”的奶粉,拳拳父母心自然無可非議。但奶粉質量安全的擔憂與恐慌情緒無限制地蔓延下去,促使了不少家長在奶粉消費上失去了理性的判斷。
很多媽媽對洋奶粉近乎狂熱的“癡迷”,不僅要洋品牌,還要原裝進口,甚至追捧“從未進入中國市場銷售”的洋奶粉,認為只有這樣的奶粉才不可能被造假。
其實,癡迷于“洋食品”的絕對僅僅是嬰兒家長,如今進口食品的“粉絲”大有人在。近日,上海的馬莎超市就上演了一出鬧劇:一位市民買了三大盒紅茶,發現即將過期要求退貨,沒想到該超市客戶經理振振有詞:進口食品就是過期了也能吃。
正是因為很多人過于迷信“進口貨”,給不法商家設置“洋陷阱”創造了機會。其實,奶粉消費最忌盲目跟風,與其選擇網上來路不明的“水貨奶粉”,不如到正規超市購買,至少來源可追溯,售后維權有保障。
當然,也不能苛責這種“崇洋媚外”的消費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國內食品企業需要深刻反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