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六:解酒藥讓你千杯不醉
有些解酒藥的使用說明中會有“本藥品藥效強勁,服用時請同時飲用兩大杯水,睡前再飲一杯”之類的話。
真相:這些藥品的“神效”已不重要,重點在于你喝了很多水,被人體吸收后,擴充了血管容量,從而降低血液里的酒精濃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醉酒后的口干和胃部不適癥狀。有些人還會在飲酒前服用達喜等胃藥,它們也只能對飲酒產生的胃黏膜燒灼感有一定緩解作用。
標榜具有解酒功效的藥物,多半只起到安慰劑的作用。解酒藥多含氨基酸、維生素和各種活性酶,頂多有緩解頭痛、惡心的作用,但絕不會使你酒量倍增,千杯不醉。當你酒醉癱軟,心中茫然時,最好的藥物是時間。身體需要時間來代謝清除超量的酒精。
流言七:長時間用手機會致癌
一直以來,公眾相信手機致癌的說法,更多地是出于戒備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進行“有罪推定”。換言之,只要人們懷疑手機的使用可能對人產生健康風險或危害,就需要相關方面通過數據或證據來舉證說明手機使用到底對健康有無害處。提出手機致癌這種說法非常簡單,卻苦了全世界各地科學界的研究者。首先,一個只能得到陰性結果的研究是相當耗費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其次,進行這種研究本身就會增加公眾的恐慌和焦慮,反而幫助散播了手機致癌的說法。
真相:盡管沒有科學研究證明使用手機會引起癌癥,但人們本能地認為這種手機輻射是不好的。那么,如何有效減少這種輻射呢?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與聯邦通信委員會曾提出一項建議,簡單說來就是四個字——長話短說。如果手邊有普通電話,就不要使用手機;如果使用手機,就請多使用免提裝置,或使耳朵與手機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流言八:鈦圈能治頸椎病?
說白了只是裝飾品,為何有些人覺得佩戴鈦圈后有效果呢?其實,這多半是一種心理暗示。普通人并不了解鈦金屬的性質,具備的醫學知識不多,加之鈦圈銷售店鋪用一般人看不懂的外文說明書以及各種高深的專業詞匯做廣告宣傳,常會讓消費者暈頭轉向,誤認為鈦圈是一種高科技醫學產品,從而產生購買的沖動欲望。
真相:還是讓科學實驗說話吧。浙江大學體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王健教授曾做了一項試驗,即采用科學儀器檢測佩戴鈦圈和不戴鈦圈者提相同重量的水時,其用力肌肉傳出的肌電信號。結果表明,鈦圈對肌電并無影響。而肌電能客觀地反映肌肉用力的程度,換言之,鈦圈不會讓你的頸椎更覺得省力。
流言九:功能飲料很必須?
功能飲料并不玄乎。通俗點說,普通飲料里加入一定的功能因子,稍具調節人體機能、增強免疫力等保健作用,便搖身升級為功能飲料了。目前,這些功能因子多是咖啡因、牛磺酸、肌醇、維生素及中草藥活性成分等。據稱,它們能緩解疲勞、提高人的注意力等。
真相:功能飲料并非人人適合。以其中的運動型飲料為例,它含有鈉鉀鈣鎂成分,只適合運動后飲用,以補充人體丟失的部分電解質,將其作為日常飲品是錯誤選擇。運動飲料中糖含量的適當比例應為6%-7%,這既保證了人體最大程度的吸收,也能防止血糖瞬時升高。一些功能飲料的糖分含量過高,對人體反而起到利尿作用,使腎臟加速排出水分。這些飲料不僅沒有解渴作用,還適得其反,讓身體更加缺水。
流言十:越宅越抑郁?
國內抑郁癥患病人數幾近四千萬。大量研究證實,30%-50% 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刻都曾是符合現代心理學診斷標準的抑郁癥患者。有報告稱,至2020年,單向重型抑郁癥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第二大原因,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
真相:在預防抑郁方面,蘭伯特教授建議宅男宅女們:“專注于織毛衣或者制作剪貼簿這類事情可以把你從生活壓力中解脫出來,讓大腦以一種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方式運行。出去逛公園或者去體育館做運動,尤其是進行一些我們認為有意義的活動,同樣可以促進重要的情感神經化學物質的分泌,如5-HT和內啡肽。”
與服用藥物相比,自身多活動能使大腦以更有意義的方式運轉。或許,我們都該學學許三多的生活哲學-活著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