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為耳塞式耳機未消毒前的取樣,右側為該耳機在佩戴1小時后的細菌取樣。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在公交車、地鐵里,不少人習慣插上耳機看視頻聽音樂。近日,網上一則“戴耳機1小時,耳內的細菌會繁殖700倍”的微博嚇著了不少網友。“戴耳機真的這么可怕嗎?”有讀者給本報生活實驗室欄目打來電話詢問。為此,記者拿著兩副耳機走進北大醫院檢驗科,孫立穎醫生對其表面細菌含量做了一組對比試驗。
街頭調查
你的耳機多久清洗一次?
在街頭,記者隨機對過往的20名市民進行了一個小調查,發現這20人當中,有15人平時會戴耳機,其中13個人每天戴耳機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對于多長時間對耳機進行清洗,沒有人表示自己會清洗耳機。“都是自己用,能臟到哪兒去呢?”
那么,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看視頻,不對耳機進行清洗,耳機上的細菌數量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真的如微博上所說的會繁殖700倍嗎?記者邀請北大醫院檢驗科的孫立穎做了一組對比試驗進行論證。
專家試驗
細菌室內取樣檢測
試驗材料:兩副從未消過毒的耳機
試驗地點:北大醫院檢驗科
試驗時間:48小時
在這次試驗中,記者準備了兩副耳機,一副是耳塞式(蘋果的耳機),即使用時耳機卡在內耳輪,本身并不會探入外耳道。而另一副耳機是入耳式,耳機可以直接伸進外耳道,與耳道上的皮膚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