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60萬人過勞死
一項內容為“月薪多少會讓你在相應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調查顯示,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需9000元左右,成都、大連等二線城市則在5000元上下浮動,住房、工作、婚姻成為引發城市居民壓力的主要誘因。
有專家指出,適當的壓力可以產生動力,但壓力過大則會產生負面作用。有統計顯示,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迅速發展的日本,過度疲勞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
當壓力不斷增加,相當一部分人所感覺到的焦慮,就從一種普遍的情緒體驗,變成精神障礙疾病。
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的調查顯示,目前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患精神障礙疾病,其中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抑郁癥和焦慮癥人數急劇上升。《柳葉刀》預計,中國患抑郁障礙的人群,有可能達到6100萬,且絕大多數從未就診。雖然抑郁癥的病因很復雜,但壓力過大、持續得不到排解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導致抑郁癥發病的外界壓力經常是慢性的、持續的、不可預見的壓力,這和我們很多白領的工作狀態非常類似。”全國抑郁癥研究協作組秘書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抑郁癥治療中心主任王剛說。
注意身體變化
反思是否壓力過大
壓力就像洪水,蓄積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釋放。然而,多數中國人的選擇是壓抑,有的人甚至選擇走極端。
深圳網友“祭奠逝去的噯”本是當地一家公司的部門主管,月薪近2萬,今年10月4日,他突然發帖稱“活著好累,直播我的死亡。希望朋友還能記得我”。盡管網友報警營救,最終還是沒留住“祭奠逝去的噯”,據他身邊的朋友回憶,“祭奠逝去的噯”兩年多前就流露出自殺的想法。
王剛舉例說,一項北京地區抑郁癥調查顯示,抑郁癥患者從未就醫的比例高達62.9%,而就診的患者當中,真正到專科醫院就診的只有5.8%。而且患者在發病之初,對于自己是否了解現在處于疾病狀態,不清楚的占到70%以上,認為是思想問題的占到10.3%,能夠認識到自己可能是得了抑郁癥的比例還不到10%,很多人即使出現了失眠、厭食、胃痛等軀體反應,也沒有意識去挖掘問題的根源。
遠離這個時代,顯然是不可能的。專家認為,要改變的是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模式。
專家提示,當你出現易忘事、做怪夢、下巴疼痛、牙齦疼痛出血、重度痛經等癥狀時,就要認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壓力過大了。玩節奏適中、畫面輕松的休閑游戲,多吃牛奶、海帶、魚肉等富含鈣和維生素B1的食物,能幫人暫時遠離壓力,讓身心得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