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來,錦屏縣通過做實抓、建、打、創“四字”文章,與湖南省靖州縣開展接邊地區聯防聯調聯動工作,打造和諧邊界,實現連續了6年邊界糾紛預防及時無矛盾激化,有效地維護了兩省邊界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抓”字為先 “建”字為重
錦屏縣地處貴州省東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部,是貴州省通往湘、粵、桂等省的重要門戶,下轄7鎮8鄉,其中有6個鄉鎮與湖南省靖州縣接壤,邊界總長180余公里。由于歷史原因,錦屏縣與靖州縣邊界地區曾糾紛不斷,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清末至建國前,錦屏、靖州兩縣邊界的村民因山林田土曾發生過100多次大規模的群體性械斗,死傷人員的事件時有發生。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邊界地區矛盾糾紛逐漸呈高發態勢。
該縣公安局強調“抓”字為先,抓組織領導,建立邊界地區聯防聯調組織體系。為及時有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錦屏縣與湖南省靖州縣通過溝通協調,分別成立了由縣政法委書記任組長,公安、司法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省際邊界聯防聯調聯動聯處工作領導小組。與此同時,公安機關在省際行政邊界地區的鄉鎮派出所協同綜治辦建立了平安邊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聯動的邊界矛盾糾紛聯防聯調聯動聯處工作體系,并根據邊界地區實際,在村民小組一級設立聯調室,及時收集、傳遞、反饋糾紛及有關案事件信息,為邊界間村寨建立及時化解矛盾糾紛調處平臺。
而“建”字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該縣通過建立機制,構筑嚴密的邊界防控網絡。2007年,該縣與湖南省靖州縣簽定了《接邊地區聯防聯調協議》,建立協調委員會章程、邊際聯調聯動聯處制度、及信息收集反饋等制度的基礎上,黨委、政府把加強動態環境下的邊界治安防控工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各接邊鄉鎮及村寨簽定《邊界友好長廊工程協議書》63份。公安機關堅持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擺到邊界,提高對邊界現行違法犯罪的預防和撐控能力。
“打造”載體 “創新”舉措
錦屏縣強調“打造”,通過打造載體,把治安防控工作前移邊界。一是加強對邊界村寨警務移動平臺的建設,在邊界村寨建立流動警務室,及時化解矛盾,調處糾紛,消除治安隱患,實現邊界警務由被動反應向主動服務快速出擊轉變,通過移動警務這一載體,著力構建牢固的邊界治安防控體系。二是加強邊界治安巡防。建立邊界派出所聯合巡防機制,在邊界主要交通要道或治安復雜區域進行巡查,通過巡防載體努力構筑邊界地區的平安穩定的社會治安新局面。
此外,通過創新舉措,錦屏縣拓展了邊界聯防體系。在完善邊界治安防控網絡的基礎上,該縣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邊界聯合防控工作新路子,創新工作舉措,拓展防控空間和范圍,提高防控水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