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高校之間的競爭甚至波及到了班主任這里。“我給四百,另外一個學校給一千,你說他幫誰招?我現在都不指望班主任給招生了,只要他不搗亂就行。”馬亮無奈地表示,這幾年,班主任的胃口越來越大。“原來的時候,三四百塊錢就行,現在開口就是一千。”
不管這個班主任出沒出力,只要報完志愿后他們班有幾個人報馬亮的學校,他就問馬亮要幾個人的提成。“很多都是我們做工作招來的,但沒有辦法,班主任不敢得罪。”
確實如此,因為他還要到他們班里去宣傳,需要班主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要不然,我一進去就被班主任攆出來了。”
他更害怕的是,班主任故意在班上說他們學校的壞話,那他招生的難度就更大了。“而且,得罪了班主任,你下一年還想不想在這里招了?”
“酒還得請,錢還得給,但不能指望班主任。”
在馬亮看來,北方地區的班主任還算厚道,南方的班主任更難伺候。“我們去南方招生成本比北方多很多,主要是在班主任這塊。”
和南方的班主任打交道一般要“全套”來齊,先去茶樓喝茶,把價錢等條件都說明白。慢慢悠悠喝完茶,也就到飯點兒了,接著去吃飯。晚上吃完飯之后還得有活動,桑拿、KTV之類的,有時候還得找小姐。“最后結束的時候,一人兩條云煙奉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最后埋單的都是學生。”記者看到貼在墻上的招生簡章,每年學費最便宜也接近六千元。
招生就是生命線
在招生季節過去之后 ,馬亮的身份會變回某學院的黨支部書記。在大多數職業技術學校,幾乎所有黨政系統的老師都要加入到每年的招生大潮中。
在馬亮的印象里,前些年,每個學校都有幾名專職的招生老師。但現在,養不起了。近兩年,連原本從來不招生的任課老師都派出來了,“你是研究生畢業,學英語(論壇)的,不會招生。那對不起,不會招生你就走人。”
“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在這些民辦學校,招生就是生命線。”馬亮說。
招生實行承包制,“比如把遼寧包給我之后,招一個學生就給一千,所有費用你自己出。”馬亮說,省區的負責人可以再把地級市的招生權承包出去,提成低一些。“在省內一般承包到縣 ,省外基本上承包到地級市。”
前些年利潤高的時候,為了爭奪一個好地方,學校內部還要競爭。馬亮競爭過,他當時有種競選的感覺。“上去說說自己以前的戰績,再表表決心。”有的學校還有競拍的性質,“比如張三說把淄博包給他,他可以招800,而李四說他可以招1000,當然最后要給李四了。”馬亮說,最后還要跟學校簽軍令狀,完不成任務要扣錢的。“山東省內,濰坊、臨沂 、淄博等地方比較好。”
現在已經不需要競爭了,因為再好的地方都不好招生。“現在只要不賠錢就行,賺錢已經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