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提成是每個學生1400,刨去住宿、交通等成本,再減掉給班主任和其他招生老師的提成,自己幾乎不賺錢了。
“能完成任務就不錯了。”馬亮的壓力很大,因為每個老師都有指標,完不成指標數,評優、獎金都沒有他的份了。
在馬亮眼里,這幾年本科學校的擴招,是他們招生越來越難的主因。“能上本科,為什么還要上專科?”
前些年,馬亮在招生的時候還能經常碰到西安一些民辦院校的同行,這幾年已經見不到。“它們不少都改成本科了,這樣招生難度小了不少,就不用再出來四處招了。你看中國海洋大學的本科什么時候下來招過生?學生主動報都上不了。”
民辦院校辦學思路需轉變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民辦高職高專在高考招生中遭遇生源萎縮的困境,在這些事件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普通高校擴招和生源減少的背景下,民辦高校的招生困局似乎愈演愈烈。熊丙奇告訴記者,有相當數量的考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期間,放棄報考某些院校,包括少數二本院校和不少民辦高職高專、獨立院校、民辦本科,這些高校在不少地區的高考錄取中,遭遇零投檔。雖然經過多番補錄,但結果也不如人意。就是這些學校想辦法盡量完成招生計劃,但被錄取卻不來報到,也成為當下的難題。“總體來說,大多民辦院校、高職院校,都存在兩個70% 的問題,完成招生計劃70%,錄取報到率70%,計算下來,當年能招滿計劃數一半的學生已經不錯。”
熊丙奇認為,民辦院校要走出困境,必須反思傳統的辦學思路。再繼續走規模路線,必定走進死胡同。“民辦院校與其在招生中玩花招,不如展示重視生源的誠意,承諾對部分優秀學生免除學費,設立全額獎學金,并派學校的教師深入到考生中,宣傳本校的辦學理念,展示本校的特色專業。”
“我們期待招生困境,能逼迫民辦院校、高職院校轉變辦學思路,提升教育質量,同時也期待招生困境,能倒逼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熊丙奇認為,眼下的問題是,不少民辦院校、高職院校,看不到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希望,因此,也覺得自身改革、調整無望,于是,就只能在一邊“等死”中,一邊心存僥幸地違規招生,混一天是一天。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民辦院校要走出困境,必須反思傳統的辦學思路。再繼續走規模路線,必定走進死胡同。“民辦院校與其在招生中玩花招,不如展示重視生源的誠意,承諾對部分優秀學生免除學費,設立全額獎學金,并派學校的教師深入到考生中,宣傳本校的辦學理念,展示本校的特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