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郎德到西江,從雷公山到大塘,雷山向一批又一批的國內外游客展現了自已獨特的苗族文化神韻和山的雄奇魅力,令成千上萬的游客如癡如醉,樂不思歸。雷山縣幾年來堅持先行先試,大力實施“旅游強縣”戰略,特別是2008年以來,以西江景區為主的民族文化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雷山縣域經濟的新引擎,2011年,全縣接待游客達353.2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0.13億元。西江千戶苗寨成為了全省民族文化旅游發展的一張“熨金”名片。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和條件,加上國發2號文件精神給予的絕佳機遇,雷山旅游提速的春天已到來。
今年,該縣緊緊圍繞打造“全國旅游名縣”為目標,從“基礎設施、旅游精品、產業帶動、園區推動”等多點發力,全面加快民族文化旅游提速,到2016年,全縣接待游客達7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億元。
據了解,雷山將突出民族文化旅游主題,加快發展雷公山旅游環線,主動融入雷公山原生態苗族文化旅游經濟圈,與凱里、臺江、榕江、劍河、丹寨等周邊縣市實現功能互補,協調發展,共生共融,利益共贏。依托豐富多姿的民族文化資源,重點發展民族工藝、民族演藝、苗藥、茶文化、苗族節慶、民族影視動漫等特色文化旅游產業集群,加快銀飾、苗繡、蘆笙、茶葉等特色旅游產品開發步伐。
打造苗族文化旅游精品,今年該縣以雷山作為一個景區來積極申報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把雷公山景區、西江景區、郎德景區捆綁組合打造5A級景區,打造成為全州乃至全省民族文化旅游樣板點。
該縣加快三個民族文化旅游園區建設,突出以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為特色打造雷公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大力開發苗嶺之巔、蓮花坪、大塘灣、響水巖、格頭禿杉群等景點,修建蚩尤頂、蚩尤陵,建立雷公山休閑度假中心、生態科技園、雷公山戶外運動暨科考探險基地,構成雷公山自然景觀與森林生態旅游風景名勝區。突出以苗族文化為特色將西江千戶苗寨打造成為極具影響力的“世界最大苗寨”和頂級苗族原生態文化體驗區。突出民風民俗特色,彰顯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魅力,將郎德上寨及巴拉河沿線民族村寨打造成為高品位的鄉村旅游區。
旅游環境大提速,2016年前建成三星級以上酒店10家,提供標準床位上萬個,重點旅游鄉鎮標準化“農家樂”100戶以上,民族旅游村寨串連通油路。
通過以上多點發力加快旅游產業發展,改變目前的“兩小時游”為“一日游”或“多日游”指日可待。(潘國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