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把讓百姓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作為推進發展的根本舉措,把促進百姓增收作為推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百姓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不斷提高,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
近年來,雷山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深入推進文化產業化經營,抓住貴州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有利時機,把建文化園區作為推動民族文化大發展的重要推手,重點打造西江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雷公山蚩尤苗族文化園區和陶堯民族文化展示區。園區編制、策劃和儲備一批民族文化產業項目。西江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2011年,全縣接待游客353.25萬人次,實現民族文化旅游收入20.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57%和214.39%,全縣文化產業增加值由 2009年的2.54%上升到2010年的3.14%。目前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經營的個體工商戶由2008年的193戶增加到現在275戶,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悉,該縣桃江鄉以前是典型的貧困鄉,該鄉以破解農民難致富為抓手,今后五年強力推行“12345671”(即:1是圍繞“經濟發展這一主題”,2是狠抓“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兩個建設”,3是推進“黨員干部示范、基地建設示范、特色產業示范三個示范”,4是建好“產業、生態、專業、文明四個魅力苗寨”,5是培養“專業型、管理型、技能型、市場型、傳承型五類鄉土人才”,6是推行“走訪幫扶種養殖戶、走訪幫扶貧困戶、走訪幫扶計生戶、走訪幫扶信訪戶、走訪幫扶地質災害戶、走訪幫扶留守戶六走訪幫扶”,7是打造“黑毛豬、大鯢(娃娃魚)、竹鼠、白茶、花椒、天麻、辣椒七個優勢特色產業”,1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戰略,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該鄉桃源黑毛豬合作社注冊成功,竹鼠飼養規模逐步擴大,巖寨、喬兌產業村雛形顯現,大鯢仿生養殖基地和白茶基地正在建設,喬仿、喬兌苗寨“庭院經濟”花椒種植積極推動。桃江鄉正努力描繪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良好、百姓幸福的美麗畫卷。(龍懷召 李則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