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興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是黔東南侗族地區(qū)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萬平方米,居民800余戶,4000多人,號稱“黎平第一侗寨”。肇興侗寨四面環(huán)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干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分為五大房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qū),當?shù)胤Q之為“團”。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五團。今天的肇興侗寨,在歷經(jīng)千年歷史長河的蕩滌后依舊保留著它特有原始的風貌!走近侗寨首先飄入耳中的便是那傳唱千年依然動聽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種無指揮、無伴奏,以合唱為主的歌唱形式,它以曲式復雜,聲部組合多變而著稱。雖然侗族文化歷經(jīng)風雨,人間滄海,但是侗族大歌仍舊一枝獨秀保留下來,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侗家人認為“飯養(yǎng)身,歌養(yǎng)心。人不唱歌會變老”。充分體現(xiàn)了侗家人對生命與生存的深刻體驗和認知!
侗族是一個歷史上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的敘事、傳史、抒情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法。在傳授和保存侗族大歌方面,漢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歌師以漢字注音的方式為侗語注音,同時用簡譜記錄侗族大歌的音調。使侗族大歌的學習和保存變得更加容易起來。
當外面的世界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絡了解到這里有淳樸的人們、有遠離現(xiàn)代文明的農(nóng)耕文化時,于是,外面的人們紛至沓來,寨子里人們觀念也隨之發(fā)生著變化。這里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肇興一大怪,八十歲老太追老外”,這句話是在描述寨子里的人兜售手工藝品時的情景。其實這正是這里的人們萌生商品意識的具體表現(xiàn)。
侗族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千戶肇興侗寨的千棟吊腳樓就簇擁在河的兩岸,吊腳樓一般是用杉木建造,多為二至三層,吊角樓大多建在在河邊或山坡上。侗鄉(xiāng)逢河有橋,最能反映侗族人民高超建筑技藝的要數(shù)這“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通道兩側有欄桿,形如游廊。橋梁構造不用一根鐵釘,只在柱子上鑿穿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結構精巧,十分堅固,令人嘆為觀止。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