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訊 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大幅下降,自主品牌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銷售增速和市場占有率雙雙下降。自主品牌在經歷了多年“低質低價”“做大”之路后,以“品質、品牌”追求“做強”的意愿原來越強烈。
2012年北京車展上,自主品牌產品成為一個亮點,北汽、上汽、一汽等國內大汽車集團紛紛推出自己的中高端自主品牌產品,“高質量、高技術、高品質”的品牌之路成為越來越多汽車企業的共識。
自主品牌面臨“產品危機”
2011年,國內汽車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進口豪華車和德系、美系、韓系等合資品牌產品仍保持了兩位數增長,而自主品牌汽車則頗為受傷,銷量和市場占有率雙雙下降。
2012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季度汽車銷量數據顯示,自主品牌車企表現不佳,銷量和市場份額繼續下滑。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同比下降8.1%,市場總銷量份額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在轎車市場,今年一季度,我國自主品牌銷售整車71.18萬輛,同比下降14.7%。奇瑞、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企業一季度銷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國際汽車領域著名研究機構J.D.Power研究顯示,在影響購買需求的品牌、價格、產品、質量等幾項指標中,國內自主品牌產品與合資品牌產品相比,只在價格上占有優勢。但近幾年,隨著合資品牌產品結構不斷豐富,一些低端產品漸漸擠占了自主品牌的市場。
同時,進口產品和合資產品的銷售渠道也不斷下沉,進入了自主品牌以前所占據的二三線市場,甚至是三四線市場。自主品牌產品在價格,以及網點上的優勢漸漸消失。再加上國家宏觀調控、鼓勵政策的退出,以及限購等因素的影響,自主品牌的發展形勢嚴峻。
中汽協秘書長董揚表示,目前我國自主品牌企業正處于調整期,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自主品牌遭遇“品牌瓶頸”
10年前,《汽車工業“十五”規劃》提出重點發展“排量1.3升、售價8萬元左右、百公里油耗達國內先進水平的經濟型轎車”。這正是當時合資企業的一個產品空白,使得自主品牌企業有了發展壯大的空間。
但經過10年時間,雖然我們看到了自主品牌不斷做大,但還并不強。一方面是自主品牌也希望提升產品檔次,向中高端市場進軍,但這個過程很吃力,市場在售的自主品牌轎車產品中很少有能夠突破10萬元到15萬元這個大關,低質低價仍是自主品牌的一個代名詞。
而另一方面,進口和合資品牌產品則紛紛細化產品市場,銷售渠道不斷下沉,賽歐、雨燕、雅紳特等中低端車型不斷增加,自主品牌固有的市場被逐步滲透。
分析自主品牌的發展,技術研發投入不足仍然是最大瓶頸。雖然我國眾多汽車廠商已經認識到研發的重要性,也投入巨資建設實驗中心,比如上汽、廣汽、奇瑞、長城等企業均建立了自己的試驗中心,但是對自主品牌的投入依然不夠。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表示,雖然自主品牌的技術能力、服務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低質低價的帽子依然存在。根本原因還是品牌形象不好,這直接影響了產品的銷量和市場占有率。
低質低價的“做大”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在本屆北京車展上,眾多生產自主品牌產品的企業都已經開始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面對競爭加劇,奇瑞汽車提出減少產品投放,不增加經銷商的舉措,而且將開拓外海市場作為業務的主要著力點,來應對國內市場不景氣的局面。比亞迪在經歷了一連串變動后,也開始了一番變革,計劃削減部分不合格的經銷商,保證其他經銷商的利潤。
自主品牌尋求“品質突圍”
本屆北京車展,國內各大汽車集團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中高端轎車產品,如上汽的榮威950、一汽的紅旗系列,以及北汽基于薩博技術的中高端轎車系列等。
這些車漆閃亮、外形時尚的展車,首先讓觀眾從外形和考究的做工上感覺到了自主品牌的品質提升。更重要的是,這些外殼之下包裹的都是真材實料,與以前的純展車不同,其中很多車型很快就將作為量產車上市。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說,自主品牌做大做強非常重要,大家都關注這個問題。其實最簡單的就是占有率,市場占有率上來了,就證明你強,占有率上不來,怎么說強也沒用。北京汽車自主品牌產品起步較晚,但這也是一個優勢,可以讓北京汽車更多借鑒別人的經驗,少走彎路。
如何提高市場占有率?“必須走品質之路”,徐和誼說,自主品牌汽車要想做強,必須改變之前單純以價格優勢搶占市場,低質低價的老路,以質量和品牌贏得競爭優勢。
徐和誼表示,汽車是直接跟消費者見面、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的產品,這樣的產品品牌是第一位的。自主品牌汽車產品最終要走向國際舞臺,如果仍然是過去的一些做法,簡單的模仿走中低端的路子,很難做強。
如何塑造品牌?“品牌的塑造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要耐得住寂寞”,徐和誼說,做汽車品牌首先不能僅僅滿足于眼前一點小利,要以高技術、高質量做長遠打算。
“看見什么好賣就趕緊去模仿,照葫蘆畫瓢,找幾個木匠這樣做家具行,但要做成一輛好車絕對不行。”徐和誼說,要在資金、技術、質量、管理、文化等各方面把 “品質、品牌”的理念貫徹落實,成為企業的生命,“要讓每一名員工都流淌著品質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