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訊 豐田章男:靠混合動力“翻身”
“親,你好嗎?”一句不太熟練的中國問候語,拉開了豐田2012北京國際車展的序幕,說這句話的人,是很“萌”的豐田第三代掌門人——豐田章男。
“每當聽到‘豐田在中國市場慢半拍’的聲音,我總是心有不甘。”豐田章男說,在中國“翻身”的機會,“就在于混合動力技術”。此次車展,豐田展出了包括第三代普銳斯、第七代凱美瑞尊瑞、CT200h等混合動力車型領銜的50款車型,其中近三分之一都是混合動力車。事實上,今年3月1日,豐田就對外發布了針對中國市場的戰略“云動計劃”,表明了要在中國的混合動力市場上有所作為。豐田還為“混合動力”取了個中文新名字——“雙擎”。
據豐田章男介紹,豐田在常熟建立的研發中心——TMEC正在修建模擬中國所有路況的試車場,未來所有的汽車都將在這里測試。而且,TMEC也正在不斷努力地推進混合動力總成的國產。未來,在中國生產混合動力引擎并不是夢。同時,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也正在研究成立合資自主品牌,生產新能源車。
新車型方面,豐田表示,未來三年在中國,將推出20款不包括中期改款車型的全新車型。此外,雷克薩斯今年將推出11款新車。這種新車推進速度,對于任何一個在華汽車企業來說,都是相當驚人的。
佐佐木昭:
本土小型車實力強 豐田勝算不大
雖然一哥“南哥”(豐田全球CEO豐田章男)并未參加發布會后的專訪,但負責中國市場的大佬們可都是到齊了。豐田中國董事長佐佐木昭、豐田中國副董事長大西弘致、總經理北田真治、特別顧問部悅雄,以及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都悉數參加,媒體的問題也都集中在豐田“雙擎”混合動力推廣計劃上。
記者:豐田對混合動力很有信心,您如何看待其他廠家的純電動車的市場前景。
北田真治:豐田認為,HEV(混合動力)、PHEV(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和EV(電動車)這三個類型的車應該是今后發展的一個方向。HEV是現階段比較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希望能夠馬上在中國得到普及,在HEV技術基礎上,PHEV和EV今后在中國也有希望取得更大發展。PHEV和EV受技術發展限制和基礎設施的限制,在電池技術沒有突破的前提下,豐田認為EV只適合短途使用,無法進行長途使用。
記者:大家很關心雷克薩斯國產的問題,現在豐田有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佐佐木昭:關于雷克薩斯國產的問題,首先從結論講,豐田還沒有做出決策。大家也注意到這次北京車展豐田展臺和雷克薩斯展臺分開了。我們希望豐田品牌有更多車型更深入地國產化,投入更多的工夫。另一方面,對于雷克薩斯的發展方向,豐田希望采取有別于豐田車型、差異化的考慮。
大西弘致:我想補充一下。大家非常清楚,歐洲豪華品牌已經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進行了國產,當地是給予豪華品牌很多稅收方面的優惠,促進其在當地的發展,目的也是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我來負責中國業務之前,負責除中國和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業務,我也聽到世界地區對這個雷克薩斯國產化有一個需求,但是怎么最終決定這件事情,以怎么樣一種方式,豐田還剛開始研討這個問題。
記者:豐田在華哪個細分市場做得還不太夠,如何看待豐田在中國小型車以及時尚多功能車市場的表現?
佐佐木昭:您這個問題其實挺尖銳的,實際上就是說涉及豐田對這幾個細分市場怎么去看待,要在哪些地方下工夫。在中國要上什么車,還是依據這個市場需求,客戶需要什么樣的車,我們來積極順應這個要求。但是今天我還是想說點實話,小型車市場,中國本地廠家還是比較強的,豐田非要殺進去,勝算并不是太大。因為,中國本地汽車廠家在小型車方面更了解客戶需求,他們做得已經很好,我覺得豐田沒必要非殺進去,來搶這個市場。
記者:第七代凱美瑞推出的時候,包括新一代車型的普通版、運動版、混合動力版,包括上一款車型改造后的經典版,想問一下,豐田未來推出新車的時候,會沿用這種多代同時存在的策略嗎?
董長征:前一代凱美瑞在中國沒有過時,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一種車型是不是多代并存,要根據這個車型的實際表現。將來豐田每款車型在換代的時候,還是要考慮消費者對上一代的接受程度。過去基本上是以尺寸大小和價格來區分車型,我想隨著混合動力的推廣,以后在同一個細分市場上會以技術來區分車型——我是混合動力的,你是傳統發動機的。
伊東孝紳:未來,中國人說了算
本田在北京車展之前,發布了其中期事業規劃,稱其從2013年到2015年,將在中國投放10款以上的新車型和全新改款車型。而到2015年,本田品牌車型的銷量將比2011年翻一番。此外,本田也將加大新能源車以及高端品牌謳歌車型的投放力度。跟豐田的“云動戰略”相應的是,本田發布的戰略叫做“我動”,看來,這兩家日本企業都要在中國市場“動一動”了。
北京車展上,本田全球CEO,社長伊東孝紳、中國本部長倉石誠司接受了媒體采訪,就本田近兩年來的發展緩慢,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進行了回應。
在中國加速推進本地化
記者:媒體質疑本田在中國有些保守,您怎么看?
伊東孝紳:我個人認為我們并不保守。出現這種說法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本田在美國的經營非常順利和成功,所以當初進入中國的時候,我們照搬了美國的運作模式。現在,我們正全面提速,包括商品開發,如何更多地采用中國本地原材料、采用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等,這些工作都在加速推進。我們也希望能夠成為中國市場上的NO.1,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轉變過去的做法和方式了。今年的車展,也是我們這種轉變的一次象征性的展出。今天展出的兩款概念車——Concept S和Concept C,我們非常有自信,相信可以得到中國用戶的喜歡。尤其是Concept C,中方的技術人員也參與到了開發與企劃過程中。從設計的方向性來看,我個人非常滿意。
全面推進混合動力技術
記者:本田剛剛發布中期戰略,我們認為目標是比較激進的,您認為會面對哪些挑戰?
伊東孝紳: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要把本田所擁有的最新技術毫無保留地、最優先地投放到中國市場,這其中就包括本田的混合動力技術——IMA,這是非常簡單,也非常高效的混合動力系統,我們也在開發適用于大型車輛的混合動力系統,這項技術正在走向完善。
中國會成為謳歌全球最大市場
記者:英菲尼迪已經宣布會國產,謳歌有沒有類似計劃?
伊東孝紳:謳歌和本田的商品戰略以及在全球的經營上都是分開的,是獨立的。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夠在中國市場進一步提高謳歌的銷量,當然,在合適的時機,最終將實現謳歌的本土生產,但是對于具體的時機,我們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復。謳歌最大的市場在北美,但是我今天在發布會上向大家介紹了,未來十年、二十年以后,在中國的銷量有可能超過北美,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這是我的個人觀點。
記者:本田是眾多跨國公司中率先在中國成立合資研發公司和合資自主品牌的,但是,在產品本土化方面反而落后了,原因是什么?
伊東孝紳:金融危機之前,全球一直有一個趨勢,就是歐美發展模式引領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方向,但是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以后就瓦解了,尤其是發展勢頭非常好的中國、巴西和亞洲其他各個國家,我們現在轉變了經營思路,本田在全球分為六個區域:北美、南美、歐洲、中國、亞太和日本,我們需要針對不同區域的市場和顧客開發不同的商品。
記者:去年東京車展,Honda發布了號稱達到全球最高水平的新一代動力總成技術——“EARTH dreams technology”,據說2015年在中國銷售的所有Honda品牌車型都將更新為這一最新系列的發動機?
倉石誠司:動力和燃效比現有發動機提高20%。前不久,中國已經頒布了新的2015年油耗法規,規定是每百公里6.9升,目前的汽車行業平均水平應該是8升左右,到2020年,標準還會更嚴,為了達標,需要我們投入很多新技術。目前來看,要更新換代我們的發動機,2015年以后,可能會投放更多的混合動力技術,還有電動汽車的投入等等。總之,本田需要在中國不斷投入最新的節能和環保技術,才能達到中國最新的油耗排放標準。
記者:未來,本田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投放計劃是怎樣的?
倉石誠司:我們希望能夠盡量普及IMA技術。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成本。這就需要我們對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實現中國本地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