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結構突然升級 自主品牌被逼進角落
今天來看,自主品牌今天所面臨的市場窘境,從表面上看是技不如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近年來國內汽車消費環境發生的微妙變化使然。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地位相當于國民車。自主品牌消費要興旺,其前提必然是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殷實。然而從國內經濟態勢看,國有資本對有關行業的壟斷,鴻利不斷,必然對民間資本形成擠壓。在這種情況下,財富越來越集中,貧富差距拉大,導致普通民眾收入絕對或相對減少。這正是自主品牌銷量黯然的最根本的原因。盡管近年來國家通過政策引導,不斷刺激這種國民消費,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政策只能保一時,不能保一世。
而近期由廣州限牌引起的全國大中城市限牌潮,更意味著國內汽車消費日益呈現出集中、寡頭的趨勢和特征,造成國內汽車消費結構突然地抬升和升級。政策激勵、限牌,似乎也產生了某種前因后果的聯系,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突然而至的消費升級,將自主品牌逼進了被人遺忘的角落。
自主品牌的防守反擊
這樣產生了一個悖論。一方面,為了在競爭中趕上競爭對手,自主品牌開始大規模提升產品品質、追求內涵式發展。但在現實中,消費升級后消費者購車的第一要素卻不僅僅是車輛本身,而更是品牌的影響力。而后者是自主品牌無法在短期內提升的。于是我們看到了自主品牌在品牌方面的防守反擊戰術。這就是如奇瑞汽車等的品牌回歸。其他自主品牌如吉利也都有類似動作。
所謂防守反擊,是足球場上常用到的一種比賽策略。這種策略往往應用在弱隊對強隊上。即比賽以防守為主,在保證不丟球的情況下伺機反擊。對已經被消費升級、合資自主等逼近死胡同的自主品牌來說,防守反擊,無疑也是其在現階段最理想的市場策略。
防守反擊的實質是以防守為主,但反擊是關鍵。只有防守,沒有反擊,絕不是防守反擊。問題來了,對目前的自主品牌,如何反擊?
自主品牌的市場錨
在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里,有個職業錨的概念。在這里,筆者將之套用在自主品牌的發展上。眾所周知,品牌的積累和打造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在短期內是無法突擊實現。但市場又是千變萬化的。因此,自主品牌要不被短期的市場所淘汰,實現自己的長期積累,必須具備自己的一技之長,以在市場中延續。筆者將這種一技之長的相對優勢稱之為市場錨。
市場錨不等于核心競爭力。市場錨長期存在又是時時發揮作用,幫助自主品牌不被短期的市場洪流所淹沒。自主品牌要實現自己的長久發展,必須找到自己在短期的市場錨。這就是自主品牌防守反擊的關鍵一環。
在普遍的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市場錨往往存在于細分市場中。如目前在自主品牌中業績較為突出的長城汽車,其以皮卡SUV起家的優勢,使得其在SUV市場中的優勢一直得到保持,這就構成了長城的市場錨。而對比亞迪來講,新能源技術又是他的市場錨。對大多數自主品牌來講,其要找到的正是這樣一種市場錨。
市場錨大多是劍走偏鋒的。因此目前來看,恰恰是像奇瑞,吉利這樣的主流自主廠商,往往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市場錨。不過海外市場的良好態勢,以及與其他企業的合資嘗試,以及吉利與沃爾沃的合作,也都將構成他們的市場錨。需要指出的是,汽車廠商不能沉浸在自己的市場錨里,而是時刻要以品牌積累為己任。
比較遺憾的一件事是,2007年上海車展的時候被吉利和奇瑞突如其來的品牌浪潮所歡欣鼓舞。現在看來,一切都是必然的。也正是那次車展,讓人們看到了中國汽車廠商的遠大理想。即便是在今天也是有價值的。而現在自主品牌的進行的品牌調整,又將是其走向成熟的開始。盡管國內消費環境相對不是有利,但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的俄羅斯在內的其他海外市場,也正在為自主品牌提供者更多的機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相信我們的自主品牌會在市場的起伏中不斷成熟,見招拆招,最終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