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文件),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貴州發展的重視和支持。“國發2號文件”是國務院首次出臺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層面系統支持貴州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文件。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精神中,貴州省黔東南州各級政協為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事業繁榮積極建言獻策,為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繁榮做出積極貢獻。
黔東南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邊緣苗嶺山脈向湘黔丘陵過度地帶,獨特的地理環境及原生態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態,原貌的歷史遺存,構成了黔東南絢麗多彩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務院公布的102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黔東南州就占有39項,是全國所有項目的1/27,在貴州省是首屈一指。
(一)積極支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黔東南州政協通過分管主席聯系和提案促進等形式,參與了州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后完成了黔東南州民族歌舞團、凱里市文工團、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團、臺江縣文工團轉企改制任務;深化完善了《黔東南日報》報紙發行體制改革;完成了《杉鄉文學》等州專屬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任務;推動以轉制文化企業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斷深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經營管理,健全績效考評和記錄約束機制,打造合格企業主體;完成了州級文化(新聞出版)、廣電等行政部門整合組建統一的文化行政主體任務;全面完成了州縣兩級文化綜合執法改革任務;完成了州縣兩級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完成了本州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企業名單的認定和發布,確保轉制企業及時享受財稅優惠政策等。通過轉制,調動了文化企業的積極性,提高了文化企業效益。
(二)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保護。近幾年來,關于文物保護的提案不斷增多,黔東南州政協組織委員先后到鎮遠、黃平、黎平等文物大縣對文物保護情況進行視察,黔東南州政協文史委也于去年專門組織文史委委員對文物保護進行了調研,并向當地黨委、政府提出了許多保護文物的意見和建議。在全社會廣大干部群眾中,適時加大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努力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加強領導,周密部署文物保護工作,對文物情況進行了認真普查,基本上摸清了文物家底。在保護中,不僅采取多種措施嚴防死守,確保文物安全,還對文物進行合理利用,促進了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有機結合。不僅保護了文物,也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
(三)、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得到了大力發展。近年來,黔東南州委、州政府不僅把文化事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而且把文化產業作為帶動各行各業來加以布局和發展,使黔東南州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與旅游緊密結合,呈現出了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黔東南州政協主席梁承祥表示,今后將以更加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出色的工作業績,為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獻計出力。(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