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一位苗族姑娘,如果把全國的護理隊伍比喻為浩瀚的大海,作為一名平凡的護士,她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這滴水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平凡而渺小,她充滿活力,充滿激情,默默付出的艱辛與汗水,寬容和愛心,讓她懂得了什么叫真愛、什么叫真情、什么叫珍惜,也在這默默的付出中收獲了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幸福和快樂。
她名叫潘滿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中醫醫院內一科的護士。
她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六年來,對黨,對祖國,對中醫護理事業充滿了熾熱的愛,始終堅持以護士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規范為指導,以“患者至上,服務第一”、“仁愛誠信,無私奉獻”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護理工作中,愛崗敬業,以身作則,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不求感謝、不求回報,更不求鮮花和掌聲,全身心投入本職工作,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也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一致好評。
她從一名中專畢業生走進醫院,在應對瑣碎、繁雜的護理工作中,發現現代護理專業的發展已是日新月異,護理工作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她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她從不放棄每一個學習機會,在工作之余,她如饑似渴地閱讀專業書籍,并通過函授學習,順利取得了護理專業的專科和本科文憑。她積極參加醫院的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和考核,尤其是對中醫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每次都取得了好成績,并在實際工作中熟練運用針灸、拔罐、中藥或苗藥穴位貼敷、中藥或苗藥泡腳、洗浴、中藥保留灌腸等技術。她還被醫院選送到我國著名的醫院參加“臭氧大自體血回輸”培訓學習,學成回院后,在科室積極開展臭氧大自體血回輸的技術工作,治療中風病例已上百人次,效果好,為醫院帶來了可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醫院開展的優質護理示范活動中,她主動報名成為優質護理服務小組的責任護士。以前作為一名普通的護理人員,總是做得少,寫得多,很少有時間與病人溝通交流,更談不上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的不便。現在,身上的責任和擔子更重了,工作要求更細、更精、更勤,既要實施好治療措施,調理好患者的飲食起居,給他們詳細介紹相關疾病的治療知識,還要給患者洗頭、擦身、喂飯、修剪指甲等,努力讓患者感受到親人般的呵護和家的溫暖。在工作中,這一切她都一項項地去認真完成,她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了病人”的服務理念,待病人勝親人,堅持微笑服務,為病人排憂解難。每次醫院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她總是滿意度最高的一位。
她所在的科室,多數患者年老體弱,基礎護理工作難度較大。記得有位80多歲的老奶奶,因患腦梗塞導致雙下肢癱瘓,在醫院一住就是三年多。起初,由于老奶奶的兒女平日工作忙,很少有時間來看她,老奶奶的情緒因此而很不穩定,拒絕治療和護理。她總是耐心的開導和安慰,把自己當作老奶奶的孫女一樣陪她說話聊天,慢慢地老奶奶接受了她,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在這三年多中,她每天都為老奶奶洗臉、喂飯、翻身拍背,做口腔護理,擦浴、洗頭、剪指甲。有一天下午,她巡視病房時,發現老奶奶面容痛苦,輕聲呻吟,急忙問老奶奶怎么了,當她了解到老奶奶由于長期臥床經常便秘時,便安慰老奶奶說:“不要緊張,沒關系的,我幫您!”說著就去戴了一雙手套,毫不猶豫地給老奶奶掏起來大便來,然后又為老奶奶擦洗了身子,更換了衣服。盡管做完這一切,她已經累得滿頭大汗,可當老奶奶解除了痛苦含著眼淚不停地說:“孩子,難為你了!"的時候,她便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和喜悅感。從事護理工作六年來,這樣的事例已很平常。她和她的同事們把老奶奶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老奶奶也把這里當成了家,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孫女。
還有一次,在搶救一位急性肺水腫的病人時,她正配合醫生給病人輸液、上氧、吸痰、上導尿管,病人突然一陣劇烈的嗆咳,從口鼻噴出大量的分泌物,濺了她一身,空氣中頓時彌漫著腥臭味,讓在場的人都胃腸直翻。可是病人痛苦的眼神讓她顧不上了這一切,迅速拿起衛生紙,將病人臉上的污物擦拭干凈,又幫病人拍背使痰液順利排除,直到病情穩定后她才對自己進行清理。第二天,病人已轉危為安,病人激動地拉著她的手說:“委屈你啦,謝謝你啦!”那一刻她真的很感動,淚水不知不覺模糊了雙眼。
她從小就覺得護士是圣潔美麗的,人們把護士譽為“白衣天使”,這讓她從小就對當一名護士充滿了美麗的幻想。然而“天使”的現實卻不像幻想那么美好。又有多少人知道這背后的艱難、辛苦。當病人不理解時,她也會傷心落淚;工作操作失誤時,她也會懊悔不已。女孩都是愛美的,可為了遵守護士禮儀規范,不得不將自己長長的秀發高高盤起,將精美的首飾深藏閨中留于欣賞。在護士這個特殊的職業中,頻繁的倒班,尤其是漫長的夜班讓人身心疲憊。當她忙完一天的工作,筋疲力盡回到家常常就不想再做任何事了。但家務活的重擔還得讓她挑起。她的婆婆是一個聾啞人,在生活上有溝通障礙,公公體弱多病、又不識字,她的孩子剛滿三歲,丈夫因工作常年在外,幾個月才回家一次。照顧公公婆婆的起居生活、洗衣、做飯、哄孩子睡覺,下班上班一樣不輕松。五、六年來,她就這么忙忙碌碌、苦樂參半地度過,有時候,親人還會抱怨和不理解,她常常為不能做好兒媳、好妻子、好女兒、好母親而痛心難忍、暗自落淚,可一旦到了工作崗位,這一切都被拋到了腦后,眼前的患者都是她的親人。
還有一位來自農村的4歲半小女孩—黃玲,在其1歲時父母就外出打工,至今未歸,在家由其60多歲的姑父獨自撫養,由于疏于照顧,孩子患上了嚴重的肺炎、氣胸、肺結核、肛瘺等疾病。孩子在我院住院期間,潘滿芝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小黃玲的責任,為她洗臉、梳頭,送她玩具、衣服,給她講故事,哄她開心以驅趕她對病魔及治療的恐懼。小黃玲的家境貧寒,家長時常為其治療費用發愁,她了解情況后,主動拿出自己半個月工資為小黃玲繳納住院費。當小黃玲痊愈出院時,小黃玲的姑父送來一面錦旗,稱她為最美麗的天使,孩子拉著潘滿芝的手,用純真的話語說著:“姐姐,我不想離開你,我會想你的!”望著孩子天真的面容和家長欣慰的笑臉,她舒心的笑了。
雖然她的工作很平淡,很平凡,她的付出默默無聞,但她是生命的守護者,她的努力,她的付出可以讓許許多多需要她的人解除痛苦,重新找回他們的幸福和快樂。雖然很多人并不記得她的名字,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病人及家屬就是喜歡這個帶著淺淺微笑、態度溫和的漂亮護士。春去秋來,她不知給多少患者留下過美好的回憶,不知為多少患者付出過幾多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她從病人來時的愁容滿面,走時的眉開眼笑中,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她深信: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患者的心中就會有多重。她也為科室、為所有從事護理工作的姐妹們樹立了榜樣,姐妹們為她倍感驕傲。“以我的真愛換來病人的健康”,這就是她不變的信念。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