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李春燕是黔東南州從江縣雍里鄉大塘村的一名普通鄉村醫生。作為一名鄉村赤腳醫生,在沒有編制、沒有工資、醫療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她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平凡的鄉村衛生事業中,數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默默奉獻,服務群眾,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先后獲得了貴州省“優秀共青團員”、“勞動模范”、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貴州省“十大杰出青年”、第十七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全國優秀鄉村醫生”、“貴州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雙百人物”和“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在一個又一個的榮譽面前,她沒有放慢前進的步伐,而是以此為起點,更加堅定自己的人生選擇,更加堅信服務的崇高價值;而是以此為鞭策,更加努力學習,更加扎實工作,更加熱心服務苗鄉侗寨的老百姓。
熱愛學習的好醫生
李春燕從醫十多年的經歷讓她深有體會,作為一名鄉村醫生,看似對業務技能要求不高,實則不然。大塘村交通不便,群眾無論大病小病、疑難雜病都找她看病,這就要求她具備相對全面的知識技能。因此,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在學習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傳染病知識和臨床處理技能的同時,不斷加強學習預防保健、國家衛生法規政策等內容。2006年,李春燕被聘為上海宏康醫院名譽職工。在上海宏康醫院學習期間,她認真學習先進的醫療技術,經常與上海醫務人員交流學習心得,并積極與該院建立了愛心行動的長效互動機制,其中包括向苗寨派出一支醫療隊,幫助培訓當地的鄉村醫生等工作。在她的影響下,以2005年度CCYV感動中國人物、貴州鄉村醫生李春燕的名字命名的“春燕基金”,“萬名鄉村醫生培訓計劃”正式啟動,從江縣數百名鄉村衛生員參加了正式醫療培訓。
熱愛本職工作的好醫生
李春燕的衛生室方便了群眾就診,每天來就診的病人比較多,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把退休的父親(原鄉衛生院醫師)接過來幫忙照顧病人。病人多的時候經常值班到晚上2、3點鐘,從不怨言。不管什么時候什么樣的病人,只要找到她,她都給熱情細心為病人的服務。村里的群眾生病了就會來找她,村里老人生病了就會通知她,村里的婦女生孩子就會叫她去接生。潘紅正是李春燕救治過很多病人中的其中一個,他說:“就是親姐姐也不過是這樣了,我這一輩子都還不完春燕大姐的情!”幾年前,潘紅正因患腎結石從廣東打工回家,到縣醫院看過幾次病,打工掙來的錢用完了也不見好,經常痛得在床上打滾。李春燕知道情況后,主動到家勸他去村衛生室治療,通過努力潘紅正的病好了,而李春燕因此墊付了1000多元的藥費。直到現在潘紅正仍無法支付一分錢,李春燕也從來沒有跟他提過錢的事。這些年,李春燕在村里行醫,經過她診治的病人一個又一個,經過她的雙手接生的嬰兒也許連她都分不清是誰,所墊付和免收的藥費自己也記不清。有的事情,可能微不足道,甚至有的因為條件限制沒能做好,但是她做了她該做的事情,她努力了,奉獻了,她盡到了我們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她的醫術雖談不上很高明,但是她有高尚的醫德,是病人的精神支柱,只要她在,病人和家屬就象吃了定心丸,心就安穩了。
熱心服務群眾的好黨員
水是大塘村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每到冬天,村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找水上。2005年10月下旬,貴州省衛生廳廳長何崇遠來到大塘村,問李春燕有什么需要解決的,李春燕就說了自來水非常缺乏,何廳長聽了以后表示他將幫助大塘村努力解決水的問題。2006年,投資大約70萬元修建了大塘村的自來水工程。 鳳凰衛視主持人陳曉楠曾經問李春燕:“你現在最需要什么?”李春燕回答:“我最想建一個衛生室。”2006年,由中國紅十字會捐資10萬元修建的“大塘村博愛衛生站”竣工掛牌,成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全國第一座“博愛衛生站”。之后,李春燕從社會各界捐助資金中,拿出10萬元捐贈給附近的龍江村和滾玉村興建兩個村的衛生室。2008年,通過與強生集團(中國)公司合作,爭取到近10萬元的物資捐贈給大塘小學貧困學生等等。現在,李春燕又帶頭在村里修建了一個10多畝的魚塘,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建魚塘發展稻田立體種養殖產業。通過她的示范帶動,大塘村發展稻田魚塘立體種養殖面積100多畝,成為該村又一條重要的增收致富途徑。
李春燕常說:“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作為一名鄉村醫生,不管多苦多累,我都會竭盡所能,守護群眾的健康!”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她不僅是醫療衛生系統的典型代表,更是一位全心全意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優秀共產黨員。(文筱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